錯誤的野外生存說法有哪些?
分類: 旅游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fā)布 : 03-29
閱讀 :265
經(jīng)常聽到一些過來人說起一些野外生存的常識方法,但其實對于不同的說法要有自己的識別和判斷能力,畢竟有些野外生存的說法其實并不對,來看看錯誤的野外生存說法都有哪些吧! 1.被蛇咬了要趕緊吸出毒液?—又是一個被編劇們用爛了的損招,一來吮吸者如果有口腔潰瘍或牙齦出血,很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即便是沒出這事兒,大力吮吸也容易破壞傷口四周的組織,進而加速毒液擴散。本來沒事兒被吸出事兒了,這個鍋算誰的呢?如果目標是山林地帶,去之前就帶點蛇藥。如果是毒性大的蛇,趕緊奔醫(yī)院??!2.動物吃我也吃?—看見一種不知是啥的植物,想吃但是怕中毒,就看看有沒有別的動物吃。聽起來很靠譜,但實際上人和動物的排毒系統(tǒng)有很大差別,絕大部分桉樹葉都有毒,但樹袋熊卻吃得不亦樂乎。還是吃認識的東西安全點,如果實在沒得選了,高溫加熱可以殺滅一部分生物毒素。要是這樣也中招,那真是天要亡你了。3.鉆木取火?—一根火柴解決的事情,非得把兩條胳膊整報廢了,何苦呢?更何況鉆木取火成功率極低,對木頭和引燃物的要求都非常高。最好的辦法是找根鋼絲,然后兩端纏繞上布條,用它拉住一根木頭像鋸子一樣來回拽。等到木頭冒煙了把鋼絲放到柴草上,極高的溫度可以點燃柴草,如果有棉絮就更保險了。一旦被蛇咬了可不能用嘴吸出毒液,不然可能會造成二次感染,還可能會導(dǎo)致毒液擴散,另外野外找食物時,并不是動物能吃的人就能吃,鉆木取火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最好用鋼絲和布條上來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