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素色漆髹涂指器物表面上只髹一種顔色的漆器,因其樸實無華,無任何裝飾與花紋,因此又稱爲「光素漆」或「一色漆」。一色漆是漆器中最古老最普通的品種,古時多用於日常生活用品。魏晉南北朝以後,制作日益講究,打磨光滑,色澤幽雅沉著,別具一番美感。宋代一色漆最爲流行,漆色以黑漆爲主,兼有紅.黃、赭、褐等色。一色漆雖單純而不簡陋,樸實而不粗糙,光澤柔和,清雅高貴,給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感。明清制作的一色漆有朱漆、黑漆和金漆。金漆又名「渾金漆」,華麗奪目,光芒璀璨。明代金漆最有名的産地是蘇州,蔣回回是蘇州著名的金漆高手。此外,福建的莆田、廣東的潮州等地,也是金漆器的著名産地,以「金漆木雕」而聞名全國。
漆器制作可取用金屬、竹、木、皮革、紙、陶瓷等不同的胎體,并在胎體上髹涂天然漆,以制作成各種器皿,工作日常生活使用。其中以木胎漆器為普遍,故以其為例,將素色漆器的制作工序介紹如下:
一、制胎:一般采用挖鑿、鏇削或以薄木片堆疊、卷制而成。
二、配接附件(合縫):將各種配件(如側板或底板)以生漆、面糊調(diào)成的面漆加以黏合。
三、固胎:以乾磨砂紙在胎體不平、粗糙的面上,將之打磨平順,然後於胎器內(nèi)外薄涂生漆,使其能滲入胎質(zhì)中,乾燥後可防潮。
四、填縫(捎當):用刀將胎體有凹陷、裂縫、節(jié)眼的地方加以處理,然後以面漆和棉屑、麻絮、木粉等填平。
五、褙布(布漆):以面漆為黏著劑,將麻布或絲綢裱褙於胎體上,使結構更加堅固。漆糊乾燥後用刀將多余的麻布去掉,若有黏著不當翹起,或未黏牢處則需重新裱褙。
六、涂灰漆及生漆:灰漆就是將角、骨、磚瓦等碾成粗、中、細粉,然後分別與生漆調(diào)和,先後涂於胎體上,陰乾、研磨後,再涂上薄層生漆。
七、涂無油熟漆:在胎體上涂無油熟漆二次,使其更加堅固。
八、涂上等熟漆、打磨:涂上等熟漆一次,乾後以最細的砂紙、炭粉、細瓦灰加以打磨。
九、涂上等生漆、推光:涂上等生漆三次,每次乾燥後分別用植物油調(diào)和細瓦灰、鹿角粉推光。
參考資料
下一篇:缺鈣吃什么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臺灣工藝之家品牌形塑計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