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蛋殼雕琢在選材上多樣化而無一定的限制,舉凡小巧可愛的璧虎蛋、鵪鶉蛋,以至雞蛋、鴨蛋、土雞蛋、火雞蛋、鵝蛋,到較為大型的孔雀蛋、鴕鳥蛋都是可以善加利用與發(fā)揮巧思的素材。
蛋雕的過程,大致包含下列幾個基本步驟,依序為「選蛋」、「挫洞」、「清洗」、「防腐」、「陰乾」、「雕刻」。根據(jù)傳統(tǒng)藝師簡長順先生的經(jīng)驗表示,選蛋時應選用外表勻稱,最好是中年雞所生的蛋。蛋殼的處理,除了內(nèi)里蛋液的去除與清洗,外殼也需以肥皂水將表面的油脂徹底洗凈以利後續(xù)的雕刻與彩繪作業(yè)。完成防腐後,為避免蛋殼因曝曬陽光而變脆,必須以陰乾的方式讓里層的水分慢慢消失,而蛋殼也會在這樣的過程里自然變得較為厚實,大約需要歷時半個月以上,才能開始進行雕刻。
不論何種蛋殼,其通性便是薄而易碎、彈指可破。要將其雕制成完美的藝術品,除了作者本身須具備一定程度的美學涵養(yǎng)外,在於雕工上,既要能保有圖騰的流暢與靈活,同時又必須兼顧雕工該有的力道,實屬不易,稍有不慎,心血便可能毀於一旦。國寶級藝師關樁邁先生就曾說︰「在完成第一枚蛋雕之前,至少壓碎或割破一千個以上的蛋?!梗梢?,確實需要相當?shù)囊懔εc耐心。
臺灣的「蛋雕」工藝,大約興起於二、三十年前。發(fā)展至今,不論在創(chuàng)作題材,或是雕工技法,都在持續(xù)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而在關先生的作品之中,還曾以一幅雕出四千五百朵滿天星的作品,打破由一位匈牙利人所創(chuàng)下的一千八百多個洞的金氏世界紀錄,實為臺灣工藝界的無上榮耀。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