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雕漆應是在一件器物胎體上層層髹刷色漆,累積到相當?shù)暮穸?,甚至達百多層後,在堆起的漆地上雕刻花紋,使花紋凸於平面如浮雕,這樣所雕的漆稱為雕漆,也稱之為「剔」。雕漆因?qū)訉佣询B過程時間長,用刀雕刻、運刀技巧等技術(shù)也需長時間的訓練,因此有假雕漆的制作,此作法是在木胎體上先刻好圖紋再髹朱漆數(shù)道,讓人容易誤為雕漆。如日制的鐮倉雕或村上堆朱,現(xiàn)由於塑膠合成技術(shù)發(fā)達,也有些由塑膠灌模成型的雕漆魚目混珠,不易辨識。
雕漆的制作程序,簡介如下:
胎體經(jīng)過打底的工序後,髹涂無油的色漆,待第一層乾後打磨,再涂第二層,如此重覆髹涂打磨,至所需厚度。然後在漆層未乾之前雕刻圖案,以免里層的漆遇到空氣乾燥後硬化,導致漆易崩裂、刻刀受損而雕刻不易。由於雕的是漆,故而稱為雕漆。
雕漆,是屬一種高浮雕的花紋型態(tài),漆藝家賴作明先生又將其分為漆後雕、雕後漆兩類。
一、漆後雕:漆經(jīng)層層髹涂堆起一定厚度,再施以雕鏤,屬正統(tǒng)嚴謹技術(shù),普遍受到尊崇。雕鏤後其表里一致,刀路清晰可見。又可分為剔紅、剔黑、剔綠、剔彩、剔犀之分別。剔為去除不要部份,有清除使之美觀的意涵。
1.剔紅、剔黑、剔綠:在紅、黑、綠堆漆上雕刻出生動花紋。
2.剔彩:以不同顏色的漆,依圖稿需求,依序分層疊上,各色層均需有一定厚度,其部分圖案需要某種顏色時,軌依形將其上層色去除,而產(chǎn)生各色圖紋不同高低起伏之效果。
3.剔犀:是剔刻犀皮,以紅、黑二色漆,重覆相疊列出層層云鉤、回文等圖形,亦有再加上黃色,使三色重覆更迭交錯。北京文物業(yè)統(tǒng)稱「云雕」,日本則稱「屈輪」。
臺灣曾有賴高山先生於1964-1981年間,制作橫向堆漆剔彩項鏈、盤、瓶、平面掛飾等雕漆制品,至今已無人從事這項工作。
二、雕後漆:
(一)鐮倉雕:里外用料不同,有木、陶或灰漆堆起經(jīng)雕刻後,再罩之以漆,有「假雕漆」之稱。在雕好的胎體上,先後罩以黑漆、朱漆,再沾油粉部分擦拭,產(chǎn)生紅黑不規(guī)則交錯效果,具有仿古中帶新趣之妙。雕後上漆不可研磨,會露脈見胎,且磨掉好不容易雕好的形狀。
(二)陶雕:臺灣特有漆陶,亦非常適合此技法,在拉胚形塑完成且陰乾後雕鏤,經(jīng)素燒後即可做上述工序進行。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