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教育做不好的家長,孩子都會有這三點特征
分類: 校園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fā)布 : 04-24
閱讀 :334
家長的品德其實在潛移默化當(dāng)中會影響孩子的品德,所以家長在家庭中一定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性格糾正,以便于孩子將來能夠更好的適應(yīng)社會,如果家長共情教育做得不好到底會有哪些后果? 1、讓孩子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 如果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那么他們是不會與父母交心,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更加不會大膽地提出自己的需求或者真正從內(nèi)心接受父母的教導(dǎo)。2、讓孩子感到孤單,不被理解 當(dāng)孩子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時候,比如孩子剛學(xué)游泳時,不敢下水,如果父母不是以共情思維看待,只會覺得孩子膽小、愚笨,甚至?xí)?zé)罵孩子。這樣的舉動無疑令孩子感到更加難過,覺得自己并不被理解,感到十分的孤單,開始否定自己。而對于能用共情思維看待孩子的父母,則會理解孩子緊張的情緒,能耐心的安撫,告訴孩子初次面對這樣的事情,產(chǎn)生緊張、害怕的情緒并不奇怪。父母小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情緒。讓孩子坦然接受這些情緒,試著如父母般克服。3、變得冷漠、缺乏同理心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早的啟蒙老師。如果父母無法做到理解、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那么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自然也會養(yǎng)成對待除自己以外的人或事都是十分冷漠的,缺乏同理心的他們無法理解他人,慢慢地變得孤僻、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