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A.英文名稱
Mig-tite
B.-分類
變質巖-中度至高度區(qū)域變質-過渡巖
C.礦物組成
是變質巖和巖漿巖之間的過渡巖類,含有不同比例的原巖組分(未變或變化較?。┖托律M分,原巖組分中主要包含長石及石英,還常含黑云母、角閃石、輝石等鐵鎂礦物,新生組分一般主要由長英質或花崗巖質,有時由含鉀、鈉等的流體交代原巖組分而生成。
D.巖性描述與化學成分
混合巖在巨觀上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巖性部份所組成,一種是受變質的圍巖,另一部份是花崗巖質、偉晶巖質或細晶巖質。具有不均勻的外觀,由淺色體和深色體構成,前者為花崗巖質,後者外觀類似變質巖,例如片巖或片麻巖等,含有較多的黑云母和角閃石等。混合巖的礦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國際上對混合巖的分類命名還沒有統一,目前多以外貌形態(tài)命名,例如:(1)脈狀混合巖:有多層厚度不一而平行的淺色長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的混合巖;(2)網狀混合巖:呈現模糊的淺色網狀或樹枝狀長英質細脈的混合巖;(3)角礫狀混合巖:不規(guī)則淺色長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穿切深色的角閃質-,呈現大小不等的角礫狀-;(4)云染巖:指呈星云狀外貌的混合巖,其中含有微細的網狀、亂絲狀或云霧狀長英質脈。
E.特徵、有趣現象或監(jiān)定要訣等
具不均勻外觀,有淺色體和深色體兩部份混合。
F.成因
混合巖的形成(混合巖化作用)是由融熔體(常為淺色體)和固體皆存在的情況下混合而成的-,可能為高度變質環(huán)境下-產生部份融熔之巖漿,順著片理面灌入而形成。
G.應用
少數可當建材。
H.產地與產狀
-本島之混合巖主要為變質巖如副片麻巖、砂質片麻巖、石英片麻巖等原巖受花崗巖質巖漿注入及混合作用而產生,因此-之片麻巖很難與混合巖區(qū)別,所以混合巖之分布,大多與片麻巖之出露地點吻合,如宜蘭縣之源頭山片麻巖體、飯包尖山片麻巖體,以及花蓮縣大濁水片麻巖體、溪畔片麻巖體等-中,皆很發(fā)達,但在花蓮縣南澳鄉(xiāng)之奇瑤谷片麻巖及花蓮縣和中至富世之開南岡片麻巖體中,則較為少見。外島的金門,在烈?guī)Z東北角海岸羅厝九宮碼頭附近海岸,片麻巖體中亦有混合巖及花崗巖的出露。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