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652年,第一屆東部地方會議正式召開,有34社推派代表與會,即首屆的東部地方集會(Oostelijke Landdag)。
參加村社多來自東-,含括今臺東縣、花蓮縣,主要有:
(一)臺東平原一帶、以卑南語為主的卑南覓(Pi-)、掃別(Marenos)、大巴六九(Pinewattang-)、檳朗(Pinneser)、呂家(Nicebon)、射馬干(Sabecan)、知本(Typol)、北絲鬮(Lywelywe)等社;
(二)太麻里溪峽谷的太麻里(Tawaly)、斗里斗里(Tureteryck)、比魯(Billeloor)、虷仔侖(Arudan)等社;
(三)金侖溪峽谷的大武窟(Toewana)、情巴蘭(Tinparan)、文里格(Labbikaar)等社;
(四)大竹溪峽谷的察臘密(Tarreway)、大得吉(Tallingear)、大鳥(Batsibal)等社;
(五)花東縱谷南段的小馬武窟(Longelong-)、老吧老吧(Lajpelap)、白桑安(Palang-)、掃叭(Sapat)、觀音(Dorcop)等社。
全盛時期,尚包括花東縱谷的簡樓撫臉(Kinnebelouw)、近中央山脈屬魯凱族的大南(Tarre-e)社等。
東-因遠離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在臺行政中心──熱蘭遮城,所以不像南路、北路地方集會區(qū)以赤嵌為聚會中心,而是以向來與荷蘭人友好的卑南覓為聚會、施政中心。荷蘭人并透過卑南人的-,達成對集會區(qū)的控制,如1-0年,荷蘭人聯(lián)合卑南人擊潰卑南覓北方的里壠(Linauw)社(今臺東池上、關(guān)山一帶)後,勢力北擴,荷蘭東印度公司因而能在觀音(Daracop,今花蓮玉里)、港口(Soupra)社(今豐濱鄉(xiāng)秀姑巒溪口)派駐兵員,確立1650年代以降東部地方集會區(qū)村社代表的北界。卑南人的-亦隨之北上,當時派駐在港口社、稱為望樓(torens volcq,即男子會所)的卑南社-,即曾擊敗來襲的馬太鞍人。一般認為:日後臺東縣一帶的阿美族部落臣服於卑南族,并稱為卑南阿美,應(yīng)肇始於此,東部地方集會區(qū)則扮演關(guān)鍵角色。
1661年鄭氏王朝勢力來襲,東部成為荷蘭人唯一能與敵方短暫對峙及避難的地區(qū);當時的南路政務(wù)官諾登(Hendrick Noorden),除了率眾避居卑南社,即一度計畫在集會區(qū)北緣的掃叭(Zappat)社設(shè)立據(jù)點,以為緊急撤退之用,且企圖聯(lián)系立霧溪口的哆羅滿社駐地人員,期能長久對抗。
中文關(guān)鍵字:荷蘭東印度公司 , 臺東 , 花蓮
英文關(guān)鍵字Dutc- East India Company , Taitung , Hualien
參考資料
下一篇:曾文溪口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huán)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松蘿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