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在目前搜尋到的-文獻(xiàn)記載中,水尾聚落一名最早出現(xiàn)在同治年間的蔣元樞的《-府輿圖纂要》一書當(dāng)中。在此書當(dāng)中,水尾同菜公溝莊(今彰化縣溪州鄉(xiāng)菜公村)、牛埔厝莊、檨仔腳莊皆位於西螺溪北,且被劃分在彰化縣西螺堡(今云林縣西螺鎮(zhèn))。 而且截至-割讓給-前,水尾莊仍為西螺堡 的行政范疇之內(nèi),且與菜公溝莊同為西螺堡的北界,和屬於彰化縣的北斗堡相鄰。
根據(jù)日治時期的《-堡圖》 顯示,水尾莊的位置近三條圳溪及西螺溪出口處,并且筑有土圍和西螺溪比鄰, 在行政區(qū)域的劃分上屬彰化廳東螺西堡。不過,在大正以前,濁水溪出二水隘口後,分成四條分流,西螺溪僅是一條小河而已,隨便搭個木橋或涉水就可與西螺相接,所以水尾莊民的生活重心也就放在西螺,并以西螺人自居。然而,隨著洪水的肆虐,水尾莊幾經(jīng)沖垮,於是居民為求安居,只好不斷的向北撤退。大正元年(1912),北斗溪與虎尾溪源頭的溪水被匯集到西螺溪,洪水再起,此次西螺溪的泛濫不僅使之成為濁水溪主流,更使得水尾莊的部分居民於大正2年(1913)時退到今日水尾村聚落的所在地,另一部分居民則退到今日西螺大橋下附近,形成兩個村莊,其中,位在今西螺大橋下的莊落被稱為「下莊」。
大正7年(1918)開始另一波濁水溪堤防工事,堤防上起濁水(今南投縣名間鄉(xiāng)),下至下海墘(今大城鄉(xiāng)臺西村),蜿蜒達(dá)40多公里。於是下莊全部被圍在堤防之外,下莊居民只好再度遷移,和先前已遷居到今水尾聚落的居民合而為一。 水尾聚落并且於大正9年(1920)改隸於北斗郡溪州莊水尾大字,并且被規(guī)劃為模范部落,昔日村道只有牛車與行人,所以道路狹窄,縱向?qū)捈s一丈八尺,橫向?qū)捈s一丈五尺,成四方格子,縱橫都是十字相交。
目前水尾村約有八成的民眾姓「鐘」,此一特殊的姓氏在-極少見。根據(jù)記載,-的鐘姓先祖約於乾隆年間來到-。-80年5月12日,鐘添登率鐘氏一行28人到福建省紹安縣深橋鎮(zhèn)港頭村祭祖。在此行中,鐘姓族人從其祖譜中發(fā)現(xiàn)先祖乃源自商朝的微,後來其子孫任楚太宰,食采鐘離,他的後人於是以地名為姓,代代相傳。另外,根據(jù)當(dāng)?shù)鼐用裨L談的過程中顯示,水尾的民眾普遍認(rèn)為其「鐘」姓為福佬人姓氏,有別於客家人的「鍾」姓。再者,根據(jù)-網(wǎng)站的資料顯示,目前鐘姓族人所祭祖的深橋鎮(zhèn)港頭村被列為畬族鄉(xiāng),鐘姓和藍(lán)、雷兩性更被視為畬族的主要姓氏。西元1994年6月10日,經(jīng)漳州市-事務(wù)委員會批準(zhǔn),詔安縣汀洋、港頭、深湖、美營等村2,927戶9,965人也恢復(fù)了鐘姓畬族成份。因此,水尾地區(qū)的鐘姓民眾在族群的歸屬上到底是河洛人?客家人?亦或中國少數(shù)-中的畬族,其實是可以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