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火山群之一。位於-海峽南部偏東,由90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散布在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40公里的海面上,南北分布位置大約是-本島云林至臺南一帶。分布最東是查某嶼,最西為花嶼,最南為七美嶼,最北為大磽礁。群島面積約128平方公里,以澎湖本島-平方公里最大。地勢由南向北傾降,最高點為大貓嶼的70公尺,往北為望安島54公尺、澎湖本島56公尺、吉貝嶼 18公尺,至目斗嶼降為約14公尺,到最北面大磽礁、二磽礁漸趨平緩。
除了花嶼形成於距今6,000-6,500萬年前,并由安山巖質(zhì)熔巖、碎屑巖及其他巖質(zhì)的巖脈組成以外,其他各島均為距今1,700萬年前的火山活動所形成,這是由歐亞-板塊在新生代張裂活動所造成的巖漿活動,然而隨著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開始碰撞,使得本區(qū)的巖漿通道逐漸關閉,最終在800萬年前結束整個澎湖群島火山群的噴發(fā)史。本區(qū)典型的巖層為一至三層的玄武巖熔巖流,及玄武巖熔巖流所夾的沉積巖或紅土的互層所交互構成?,F(xiàn)今澎湖群島整體地貌為頂面呈近水平的方山地形,這并非是原始火山熔巖的層面,而是在火山活動結束後,受到海水位變動與陸地不等量的垂直運動影響,再因波浪侵蝕、切割原始火山地形而成。除經(jīng)歷海水的侵蝕作用外,一部分的島嶼玄武巖頂面亦覆蓋了淺海相的沉積物,如小門嶼和七美嶼有殼灰?guī)r的岀露,顯示了在火山活動結束後,海水面曾經(jīng)上升并覆蓋過島嶼,同時沉積了濱海環(huán)境的淺海相沉積物。有地形學者形容,澎湖群島的地景為火山地質(zhì)和海岸地形的復合體,代表「-、島嶼的離合」、「火與水的交融」過程。無人居住的小白沙嶼、雞善嶼及錠鉤嶼因玄武巖節(jié)理奇景十分特殊,已公告成立澎湖玄武巖自然保留區(qū)。
中文關鍵字:澎湖群島 , 澎湖玄武巖自然保留區(qū) , 火山
英文關鍵字Peng-u Islands , Peng-u Columnar Basalt Nature Reserve , volcano
參考資料
*王鑫。1991?!杜旌牡匦尉坝^》。臺北:交通部觀光局。*林長興。1991?!杜旌簫u之地質(zhì)與地形》。臺中:-省政府教育廳。林長興。1997。《澎湖玄武巖地景保育解說手冊》。澎湖:澎湖縣政府。紀麗美。2004?!杜旌h世界遺產(chǎn)潛力點:玄武巖研究匯編》。「澎湖縣文化資產(chǎn)叢書」 113。澎湖:澎湖文化局。*陳培源、張郇生。1995?!杜旌簫u之地質(zhì)與地史》?!概旌h文化資產(chǎn)叢書」20。澎湖:澎湖文化中心。齊士崢主編。2005?!杜旌鼐啊??!肝幕?」28。澎湖:澎湖文化局。*齊士崢計畫。2005?!杜旌貐^(qū)地質(zhì)公園整體規(guī)劃與推動:各景點基礎調(diào)查即先期規(guī)劃報告書》。澎湖:澎湖文化局。*澎湖縣政府。2004?!杜旌览m(xù)發(fā)展經(jīng)營管理研討會—地質(zhì)公園設置與推動》。澎湖:澎湖縣政府。曹恕中、宋圣榮、李寄嵎、謝凱旋。1999?!段迦f分之一-地質(zhì)圖:澎湖群島》。臺北:經(jīng)濟部中央地質(zhì)調(diào)查所。李寄嵎。1994?!磁旌貐^(qū)玄武巖類與福建地區(qū)基性脈巖之定年學與地球化學研究兼論中生代晚期以來中國地函之演化〉。博士-,-大學地質(zhì)學研究所。11. 莊文星。1988。〈-新生代晚期火山巖之定年與地球化學研究〉。博士-,-大學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