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康熙-輿圖〉不屬任何志書或圖冊,圖上亦未記載繪制年代及繪者姓名。日人認為是1722年(康熙61年)巡臺御史黃叔璥所繪,并名為〈黃叔璥-番社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後,陳漢光考證認為應非康熙末葉黃叔璥所修,應在1704年(康熙43年)之前,康熙中葉繪成。
圖幅橫寬536公分,縱高66公分,卷軸,絹質(zhì)彩繪。圖南起「沙瑪岐頭」(今恒春半島),北至「雞籠城」(今基隆),東抵山地,西至海岸及澎湖各島,范圍包含整個-西部,但未及「蛤仔難」(今宜蘭)等「後山」地區(qū)。無經(jīng)緯線或其他座標系統(tǒng),亦無方位標示;采上為東,下為西,左為北,右為南的橫軸式繪法,有利於俯視東高西低的-島西半部地勢。
全圖無固定比例尺,圖上每個地區(qū)的比例和形狀,大致隨著當時對各地了解的詳盡程度而有所不同。做為行政中心的府城及附近,比例尺最大、最詳盡;澎湖各島的形狀位置均不甚精確,但各島相對位置大致正確。全圖采中國山水畫寫景式的手法,筆工細致逼真,如實反映當時許多地景。內(nèi)容上,以有關(guān)軍備的記載最為詳實,包括各級兵營的位置、數(shù)量、防區(qū)范圍,以及明確的道路及其附注的里程資料、大小溪流、山岳,海岸、港澳等。對大小聚落的分布與標注甚為翔實且為數(shù)眾多,包括-府治本身的街道、其他市街、-莊里,以及原住民的社等;亦包括市街與村落形態(tài),民宅與城樓樣式,牛只與船只等交通工具,狩-況等等,如實反映當時許多地表人文景觀,傳遞居民與土地關(guān)系的訊息。
中國歷代的地圖,大都基於-與-需要而繪制,繪成之後,大多數(shù)被執(zhí)政者藏於秘府,并多由兵部職方負責掌管,可見其主要目的在於「周知險要」的-和統(tǒng)治目的。-自1684年納入大清版圖之後,基於用兵和治理之需,必然蒐集或繪制-地圖以為所用?!纯滴?輿圖〉雖然在比例尺、方位、形狀等各方面的準確度上,均無法與科學測繪的現(xiàn)代地圖相較,然而其豐富的地景描繪、眾多的地名及注記,以及大致正確的相對位置等,深具參考價值。
中文關(guān)鍵字:康熙 , 歷史地圖 , 國立-博物館
英文關(guān)鍵字Kangxi , -istorical -p ,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