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科名:紅藻植物門(R-odop-yta)、真紅藻綱(Florideop-yceae)、杉藻目(Gigartinales)、杜蠕藻科(Dumontiaceae)、杜蠕藻屬(Dudresnaya)
別稱:膠粘藻
-杜蠕藻主要分布於韓國、-和-,通常生長在潮下帶水深3~20公尺深處,且?guī)в猩迟|(zhì)的礁巖上。在-,多產(chǎn)於北部、東北部,如核三廠入水口、馬崗,一般生長在潮下帶3至15公尺深的礁巖上,數(shù)量極多,是常見紅藻,又全年可見,生長期在每年的1月至8月。
-杜蠕藻的藻體為紅色或粉紅色,藻體直立,質(zhì)地柔軟粘滑,沒鈣化,高度約5~20公分。枝條呈圓柱狀,不規(guī)則二叉或三叉分枝,出水面易見光脫色而成透明狀,外觀似蠕蟲或蛆狀,故稱「杜蠕藻」,又分枝角度大,但其下部時常呈扁平狀。藻體於下部逐漸變細,基部藉由不明顯的盤狀固著器以附著在基質(zhì)上。藻體因富含黏質(zhì)物,所以也稱「膠粘藻」,制作標本時,易附著在臺紙上。-杜蠕藻的藻體-組織屬於單軸型生長模式,即具一個卵圓形的頂端細胞;髓部和皮層均由初生細胞絲組成;細胞為單核,具有葉綠體。
-杜蠕藻的具有同型世代交替,配子體和孢子體外觀相似。配子體雌雄異體。-囊為細長紡錘形,由皮層細胞絲生成。果胞枝為5~15個細胞構成,輔助細胞則由藻體中央部皮層細胞膨大生成,造胞絲和助細胞發(fā)達,形成球狀的囊果;囊果著生於小枝末稍,果孢子大小約11~18微米。四分孢子囊具帶狀分裂,其大小直徑約14~17微米,長約15~19微米。
?
中文關鍵字:膠粘藻 , 紅藻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