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英文名:S-ortfin Mako
學名:Isurus oxyrinc-us
俗名:馬加鯊、煙仔沙
?
- 生物分類 -
界:動物界 Ani-lia
門:脊索動物門 C-ordata
綱:軟骨魚綱 C-ondric-t-yes
亞綱:板鰓亞綱 Ela-obranc-ii
目:鼠鯊目 Lamniformes
科:鼠鯊科 Lamnidae
屬:鯖鯊屬 Isurus
種:尖吻鯖鯊 I. oxyrinc-us
?
物種模式產地:地中海
保護狀況:易危險 Vulnerable(IUCN 3.1)
有毒魚類:否
?
形態(tài)特徵:軀體呈紡錘型,軀干較粗壯,頭、尾漸細細小。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尾柄具側突。吻長而尖突。眼大,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於眼端。口裂寬,深弧形;唇褶約為頜長之半。頜齒側齒而尖銳;前端齒頭細長彎曲,後端齒頭短寬,三角形;無側齒頭;每側每列約10-12個,2-3列使用。噴水孔細小,位於口角上方。背鰭2個,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後端相對,後緣凹入,上角略尖圓,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很小,基底中部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微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鰭寬大而延長型,鐮刀狀,但略短於頭長,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寬短,尾椎軸稍上揚,上尾叉較長大,由上葉、尾椎軸及下葉中部組成;下尾叉較短小,由尾鰭下葉前部的突出部分組成,中、後部間具缺刻。體背側青灰色;吻腹側及腹部淡色至白色。體長可達400公分。
?
棲地生態(tài):近海上層大型鯊魚,性兇猛,善游泳,速度快,可能是鯊魚中游速最快的一種,尖吻鯖鯊比其他的鯊魚有較好的水動力學形狀,加上鼠鯊科一般的好氧肌肉質量較高,可見尖吻鯖鯊有驚人的速度尖吻鯖鯊的速度,紀錄為每小時50公里,亦有報告指尖吻鯖鯊可以達至每小時74公里,尖吻鯖鯊的體溫會保持在高於周圍海水的溫度,這可幫助尖吻鯖鯊在追捕硬骨魚、海豚、烏賊和其它鯊魚時獲得更快的加速度。尖吻鯖鯊可以躍起達9米高。尖吻鯖鯊主要巡游於大海,有時會游至沿岸及近海-棚及島棚水域,夏季會隨暖流移動。棲息深度由表層至深達740公尺左右(通常在100-150公尺深度之水層),一般皆被發(fā)現(xiàn)於水表層。尖吻鯖鯊主要以硬骨魚為食,包括鯖魚、鮪魚、鰹魚及劍魚,但亦會吃其他鯊魚、鼠海豚科及海龜。雌性尖吻鯖鯊一般在體長達3米時會性成熟,妊娠期為15-18個月,尖吻鯖鯊為卵胎生,胎兒在-內有同種相殘習性,這是-內同類相食。一胎可產下4-18尾幼鯊,幼鯊會在深冬及初春出生,剛產下之幼鯊體長可達60-70公分左右。
?
分布范圍: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帶及熱帶海域,水溫低於16℃的海域較少出現(xiàn)。-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海域有分布。
?
經濟利用:速度、體型加上獨特的滋味,使尖吻鯖鯊成為全球熱帶和溫帶海洋釣魚人士的珍貴獵物。主要以流刺網(wǎng)及鏢旗魚法捕獲,經濟價值高。肉質佳,魚肉紅燒或加工成各種肉制品;鰭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魚肝油;剩余物制成魚粉。
中文關鍵字:鯖鯊
英文關鍵字s-ark , -ko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