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勢不并立的意思◥
義參「勢不兩立」。見「勢不兩立」條。
◣勢不并立的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源,提供參考。
?!颍薄稇?zhàn)國策.楚策一》1>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大王之賢,天下莫能當2>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南面3>而朝於章臺4>之下矣。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故為王至5>計,莫如從親6>以孤秦。大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若此,則鄢、郢動矣。臣聞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後憂之,則無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計之。
〔注解〕(1)典故或見於《韓非子.人主》。(2)當:音ㄉㄤˇ,通「擋」,匹敵、抵抗。(3)南面:鮑彪注:「『南』作『西』?!骨貒討?zhàn)國版圖之最西,故以「西面」指向秦國稱臣。(4)章臺:戰(zhàn)國時秦王所建的亭臺。地約當在今陜西省長安故城西南。(5)王至:鮑彪注:「『王至』作『大王』?!勾笸?,即指楚威王。(6)從親:聯(lián)合親鄰之國。從,音ㄗㄨㄥˋ,合從。即蘇秦倡導聯(lián)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謀策。因六國地處南北,故名「合從」。
◎2《戰(zhàn)國策.楚策一》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虎賁之士百余萬,車千乘,騎萬疋,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主嚴以明,將知以武。雖無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險,折天下之脊,天下後服者先亡。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竊以為大王之計過矣。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敵侔交爭,其勢不兩立。而大王不與秦,秦下甲兵,據(jù)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東,取成皋,韓必入臣於秦。韓入臣,魏則從風而動。秦攻楚之西,韓、魏攻其北,社稷豈得無危哉?」
〔參考資料〕《韓非子.人主》且法術之士,與當途之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術士,則大臣不得制斷,近習不敢賣重,大臣、左右權勢息,則人主之道明矣。今則不然,其當途之臣,得勢擅事以環(huán)其私;左右近習,朋黨比周以制疏遠,則法術之士奚時得進用?人主奚時得論裁?故有術不必用,而勢不兩立,法術之士,焉得無危?
◣勢不并立是誰的典故 勢不并立典故解析◥
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戰(zhàn)國七雄當中,以秦國最為強大,其余六國為了不被強秦所并,無不用盡計謀??v橫家蘇秦提出了合縱政策,主張聯(lián)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之力,共同抵抗秦國?!稇?zhàn)國策.楚策一》中記載了蘇秦對楚威王的游說。首先,他極力稱贊威王的賢能與楚國的地大物博。接著,話鋒一轉,譏刺威王的軟弱。他分析楚國的情況,認為楚國的實力極為雄厚,若還必須侍奉秦國,那其余各國就更應理所當然的向秦稱臣,到那個時侯,秦國就可以輕易的吞并各國了。再縱觀天下局勢,各個諸侯國中,秦國對楚國最為忌憚,楚國的氣勢若強盛,秦國就會相對的消弱,反之,楚弱則秦強,兩股勢力互為消長,絕不會同時并存。所以,蘇秦建議威王應該聯(lián)合鄰近各國,把秦國孤立起來,如此才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方法?!稇?zhàn)國策.楚策一》中又另有一段,描述戰(zhàn)國時張儀為破楚、齊、燕、韓、趙、魏六國的聯(lián)合,於是分別利誘六國與秦國親善。當游說楚王時,他以秦、楚二強若欲相爭而無法并存,則秦必采-手段使楚岌岌可危作為要脅,而欲迫使楚國改與秦國聯(lián)合。其中也用到「勢不兩立」一語。後來「勢不兩立」演變?yōu)槌烧Z,用來比喻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并存。
S-i Bu Bing Li
下一篇:日新月盛的意思 日新月盛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泰來否極的意思 泰來否極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