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鑄成大錯的意思◥
錯,銼刀,即「鑢」。磋治骨角銅鐵的工具?!歌T成大錯」指以鐵鑄出大的銼刀。以「錯」亦有「錯誤」之意,因而雙關(guān)比喻造成重大的錯誤。#典出《資治通監(jiān).卷二六五.唐紀八一.昭宣帝天佑三年》。
◣鑄成大錯的典故來源◥
#《資治通監(jiān).卷二六五.唐紀八一.昭宣帝天佑三年》1>初,田承嗣鎮(zhèn)魏博,選募六州驍勇之士五千人為牙軍,厚其給賜以自衛(wèi),為腹心;自是父子相繼,親黨膠固,歲久益驕橫;小不如意,輒族舊帥而易之,自史憲誠以來皆立於其手。天雄節(jié)度使羅紹威心惡之,力不能制。朱全忠之圍鳳翔也,紹威遣軍將楊利言密以情告全忠,欲借其兵以誅之?!?,七月,朱全忠克相州。時魏之亂兵散據(jù)貝、博、澶、相、衛(wèi)州,全忠分命諸將攻討,至是悉平之,引兵南還。全忠2>留魏3>半歲4>,羅紹威5>供億,所殺-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6>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7>,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8>也!」
〔注解〕(1)典故或見於宋.蘇軾〈贈錢道人〉詩。(2)全忠:朱全忠(西元851~912),本名溫,五代梁碭山人。初從黃巢為盜,降唐後賜名全忠,官至宣武節(jié)度使。篡唐稱帝,國號梁。後為其子朱友珪所殺,廟號太祖。(3)魏:魏博,唐朝河北三鎮(zhèn)之一,位於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北,領(lǐng)有六州四十三縣。(4)半歲:半年。(5)羅紹威:五代時魏州貴鄉(xiāng)人,生卒年不詳,字端己。羅弘信之子。唐末跟隨朱溫,後梁-年間拜太師兼中書令。諡貞壯。(6)賂遺:賄賂的財物。遺,音ㄨㄟˋ。(7)逼:威脅,指田承嗣父子所率領(lǐng)的牙軍。(8)錯:鑢、銼刀。也假借為錯誤之意。
〔參考資料〕宋.蘇軾〈贈錢道人〉詩(據(jù)《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一四》引)書生苦信書,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負,輕出千鈞諾。當時一快意,事過有余作。不知幾州鐵,鑄此一大錯。我生涉憂患,常恐長罪惡。靜觀殊可喜,腳淺猶容卻。而況錢夫子,萬初事不作。相逢更何言,無病亦無藥。
另可參考: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四》
◣鑄成大錯是誰的典故 鑄成大錯典故解析◥
唐末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擁兵自重,招募驍勇壯丁五千人,組成牙軍(有如自衛(wèi)隊),父子相繼,稱雄割據(jù),驕橫難制。後魏博改為天雄,由羅紹威接任節(jié)度使,對於牙軍的跋扈蠻橫十分恨惡,卻無力鏟除。朱全忠時任宣武節(jié)度使,因討伐黃巢有功,封為梁王,即後來的後梁太祖朱溫。羅紹威引朱全忠的軍隊討伐牙軍,雖然大獲全勝,但朱全忠卻駐守在魏博,沒有撤走。羅紹威-必須負擔他們龐大的軍需物資,朱全忠又時常要求賄賂,不到半年的時間,魏博府庫為之一空。羅紹威後悔不已,感嘆地說道︰「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錯,銼刀之意,就字面解之,本指聚合六州四十三縣的鐵,也不能鑄成如此大的銼刀,但因「錯」也有「錯誤」之意,乃隱含合六州四十三縣的資源,也無法滿足朱全忠的需索,也等於說求助於朱全忠,實為大錯誤。可謂一語雙關(guān),道盡無限悔意。後來這兩句話被濃縮成「鑄成大錯」,用來比喻造成重大的錯誤。
Z-u C-eng Da Cuo
下一篇:坐立不安的意思 坐立不安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野心勃勃的意思 野心勃勃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