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以貌取人的意思◥
容貌的美丑作為認(rèn)識、評斷或任用人才的標(biāo)準(zhǔn)。#語本《韓非子.顯學(xué)》?!鳌敢匝匀∪恕?p>
◣以貌取人的典故來源◥
?!俄n非子.顯學(xué)》澹臺子羽1>,君子之容也,仲尼2>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宰予3>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构室灾倌嶂嵌惺?shí)之聲。
〔注解〕(1)澹臺子羽:即澹臺滅明。西元前512~?,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春秋武城人,孔子弟子。(2)仲尼:即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學(xué)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xué)樂於萇弘,學(xué)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游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jīng)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圣先師」。(3)宰予:西元前522~前458,字子我,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利口辯辭。曾因白天睡覺,孔子責(zé)以朽木不可雕也。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大戴禮記.五帝德》、《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
◣以貌取人是誰的典故 以貌取人典故解析◥
「以貌取人」原作「以容取人」。根據(jù)《韓非子.顯學(xué)》的記載,春秋時(sh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澹臺滅明長相不俗,孔子幾乎因此而以為他是個好學(xué)生,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德行才能與容貌不相稱。而宰予談吐不凡,孔子幾乎因此而相信他是個優(yōu)秀的好學(xué)生,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智慧才華與談吐不相稱??鬃赢?dāng)初對這二位弟子的儀表、言談,下了與實(shí)際才能不相符合的誤判,因而感嘆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挂馑季褪钦f:如果以容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會像對子羽一樣,產(chǎn)生誤判;如果以談吐來衡量一個人的才華,就會像對宰予一樣,產(chǎn)生誤判。後來「以貌取人」這個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指以容貌的美丑作為認(rèn)識、評斷或任用人才的標(biāo)準(zhǔn)。
Yi Mao Qu Ren
下一篇:不謀同辭的意思 不謀同辭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識之無的意思 不識之無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