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始作俑者的意思◥
俑,古代用來殉葬的人偶?!甘甲髻刚摺怪缸畛踔谱魅速竵硌吃岬娜???鬃诱J(rèn)為雖然用假人陪葬,在意念上實在仍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所以指責(zé)最初發(fā)明俑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yīng),絕子絕孫。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後用「始作俑者」比喻首創(chuàng)惡例的人。
◣始作俑者的典故來源◥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挺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埂敢匀信c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乖唬骸糕矣蟹嗜?,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1>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2>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3>曰:『始作俑4>者,其無後5>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6>饑而死也?」
〔注解〕(1)惡:音ㄨˋ,憎恨、討厭。(2)惡:音ㄨ,如何、怎麼。(3)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圣德,學(xué)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xué)樂於萇弘,學(xué)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游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jīng)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圣先師」。亦稱為「孔子」。(4)俑:音ㄩㄥˇ,古代用來殉葬的人偶,通常為木制或泥制。(5)無後:沒有後嗣。(6)斯民:這些人民。斯,這。
◣始作俑者是誰的典故 始作俑者典故解析◥
「始作俑者」的「俑」,指的是古代用來殉葬的人偶。「始作俑者」則是指發(fā)明以俑陪葬的人。在殷周時期,貴族或有身分地位的人,死後往往會以活人陪葬,例如春秋時的秦武公,死時陪葬者多達六十余人,秦穆公死時陪葬者更多達百余人。後來,以活人殉葬的風(fēng)俗逐漸被廢除,改以木制或土制人偶取而代之,即所謂的「俑葬」??鬃訉哆@樣的習(xí)俗極為厭惡,他認(rèn)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其實與用真人陪葬沒有差別,都是非常殘忍的,所以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指責(zé)最初那個發(fā)明以俑陪葬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yīng),絕子絕孫。後來孟子向梁惠王談為政之道時曾引用孔子的這句話,他說:「大王您自己廚房里有肥肉,馬廄里有肥馬,人民卻面有饑色,餓倒路旁,這跟帶領(lǐng)野獸吃人有何不同?野獸相食,人民尚且覺得厭惡,為民父母者卻率獸食人,這樣如何為民父母呢?對於以俑陪葬這樣的行為,孔子都因俑太過於像人而加以嚴(yán)厲指責(zé),更何況您是真讓人民活活餓死??!」在此,「始作俑者」仍是指最初那個發(fā)明以俑陪葬的人,後來「始作俑者 」則被用來比喻首創(chuàng)惡例的人。如清人張潮《虞初新志.卷一.姜貞毅先生傳》引魏禧語:「北鎮(zhèn)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意思是說,「廷杖」、「立枷」這樣的刑罰,即使是秦代都沒有,發(fā)明這種殘忍刑罰的人,真是罪大惡極??!
S-i Zuo Zuo Z-e
下一篇:懲前毖後的意思 懲前毖後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唯唯諾諾的意思 唯唯諾諾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