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爾虞我詐的意思◥
彼此互相詐騙。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後用「爾虞我詐」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騙手段?!鳌敢鬃佣场?、「析骸以爨」、「鉤心斗角」
◣爾虞我詐的典故來源◥
《左傳.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言焉?!雇醪荒艽稹I晔鍟r仆1>,曰:「筑室反耕者,宋必聽命?!箯闹?。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弧棺臃?i>2>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3>及楚4>平5>,華元6>為質(zhì)7>,盟曰:「我無爾8>詐9>,爾無我虞10>。」
〔注解〕(1)仆:御也,就是駕車。(2)子反:即楚主將公子側(cè)(?~西元前575),春秋時楚國人。事莊王為司馬。晉楚邲之戰(zhàn)時,為將,大敗晉師。晉人伐鄭,共王援救,使子反將中軍,戰(zhàn)於鄢陵。王之目受傷,召子反謀劃,醉而不能見,楚師遂宵遁,後子反為共王責(zé)而自殺。(3)宋:國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約位於今河南省商邱縣南,後為齊所滅。(4)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領(lǐng)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5)平:媾和、和好。(6)華元:春秋時宋人,生卒年不詳。歷事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共四十年。因見國家處於楚、晉兩大國間,飽受戰(zhàn)爭之苦,倡和平運動,於共公十年,使兩國結(jié)盟於宋,為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弭兵之約。(7)質(zhì):音ㄓˋ,用財物或人作保證以為抵押。(8)爾: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dāng)於「汝」、「你」。(9)詐:欺騙。(10)虞:猜度。
◣爾虞我詐是誰的典故 爾虞我詐典故解析◥
春秋時,楚莊王率領(lǐng)大軍攻打宋國,包圍宋國的都城。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國一直無法攻下宋國。宋國城內(nèi)糧食的供應(yīng)也將近匱乏,又聽說楚國將要在宋國內(nèi)建造房屋,打算長期屯兵,因此宋國人民都非常害怕。宋國因此派大夫華元進(jìn)入楚營,請求退兵。華元在一天夜里來到楚軍統(tǒng)帥子反的營帳中,威脅說:「我們宋國現(xiàn)在的情況,已經(jīng)到了交換孩子來充饑,拿死人骨頭當(dāng)柴火來煮飯的地步了,盡管如此,我們寧愿戰(zhàn)死,也絕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國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國對於楚國將會唯命是聽?!棺臃绰犃艘埠荏@恐,只好和宋國簽訂盟約,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國和楚國因此講和,并以華元為人質(zhì),盟約中明白地寫著:「我不欺騙你,你不必對我猜忌?!拐f明兩國必須以誠信相待。後來「爾虞我詐」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騙手段。典源中的「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用的是倒裝句,它的語意其實是「我無詐爾,爾無虞我」,後來用其反意,而成為「爾虞我詐」這句成語。
Er Yu Wo Z-a
下一篇:有始無終的意思 有始無終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回心轉(zhuǎn)意的意思 回心轉(zhuǎn)意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