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豁然貫通的意思◥
因對事理領悟通曉,而能全盤理解。語出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五章》。△「恍然大悟」
◣豁然貫通的典故來源◥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五章》閑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1>之久,而一旦豁然2>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p>〔注解〕(1)用力:努力。(2)豁然:覺悟,領悟的樣子。
◣豁然貫通是誰的典故 豁然貫通典故解析◥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一生著述頗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二書,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世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洞髮W》,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朱熹將其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并為之作注?!洞髮W》之道在於闡發(fā)為人修養(yǎng)、處世的道理,包含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大綱領,「止、定、靜、安、慮、得」六個修養(yǎng)程序,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實踐條目。此章為朱熹進一步解說「格物致知」的道理。所謂「致知在格物」,就是要推廣我們的知識,去窮究每一事物的義理。人心是靈明的,是具有識見的,每一個事物也都有它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沒有將事理研究澈底,使得知識無法達到完善的境界。所以教學一定要讓求學之人,運用已知的道理做基礎,更進一步的去鉆研窮究,以求造詣達於極點。努力研究的時間久了,自然有一天會「豁然貫通」,也就是頓時領悟明白,貫串了前後的事理。這樣一來,對於一切事物的內(nèi)外大小,無不通曉。這就是窮究事物的義理,也是達於知識的極點。後來從這里摘錄出「豁然貫通」這句成語,用來指因對事理領悟通曉,而能全盤理解?!富砣弧挂辉~本來指的就是由閉塞而開朗的樣子,如「豁然開朗」就是這個意思。用於道理的了解方面,則有如茅塞頓開,是一種覺悟、領悟的心境轉變過程,因此和「豁然貫通」相似的成語,如:「豁然大悟」、「豁然開悟」、「豁然省悟」等都有此義。
Huo Ran Guan Tong
下一篇:憤世嫉俗的意思 憤世嫉俗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聲淚俱下的意思 聲淚俱下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