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浮光掠影的意思◥
「浮光掠影」之「掠」,典源作「略」,「略」通「掠」,為輕拂、輕拭而過的意思?!父」饴佑啊怪浮副砻娣瓷涞墓狻购汀敢婚W而過的影子」,用來比喻見識粗淺,不夠仔細深入。※語或出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後亦用「浮光掠影」比喻文章言論的內(nèi)容膚淺空泛。有時也用來形容印象不深刻。△「走馬看花」、「浮光漾影」
◣浮光掠影的典故來源◥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滄浪云:「不落言筌,不涉理路?!拱矗捍硕运剖嵌?,惑人為最。夫迷悟相覺,則假言以為筌;邪正相背,斯循理而得路。迷者既覺,則向來之言還歸無言;邪者既返,則向來之路未嘗涉路,是以經(jīng)教紛紜,實無一法可說也。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fā),怨誹者不亂,-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故云:「盛唐之詩如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3>種種比喻,殊不如劉夢得4>云「興在象外5>」一語妙絕。
〔注解〕(1)滄浪:嚴羽,字儀卿,一字丹丘,自號滄浪逋客。南宋邵武人,生卒年不詳。為文學批評家,論詩以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為上,且以禪說詩,清人王漁洋本其說而立神韻一派。著有《滄浪詩集》、《滄浪詩話》等。(2)浮光略影:浮光,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略影,即掠影,指一閃而過的影子。(3)「空中之色」諸句: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的原文作「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4)劉夢得:劉禹錫(西元772~846),字夢得,唐彭城人。貞元九年進士,後為監(jiān)察御史。因與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晚年時,曾為太子賓客,故亦稱為劉賓客。劉氏擅長詩文,當時與白居易為好友,詩名相若。(5)興在象外:感興存在於表象之外。興,音ㄒ|ㄥˋ。詩六義之一,先言他物以引領(lǐng)所詠之事的詩歌作法。
◣浮光掠影是誰的典故 浮光掠影典故解析◥
「浮光掠影」,指「物體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都是指虛幻而難以深入觀察的事物。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清代馮班《鈍吟雜錄.卷五》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馮氏糾繆的對象是宋代嚴羽所寫的《滄浪詩話》。嚴氏在《滄浪詩話.詩辯》中有一段話說:「夫詩有別材,非關(guān)書也;詩有別趣,非關(guān)理也。……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箛朗线@段話的大意是說:詩的寫作,不是用來賣弄學問,談道說理的;所以詩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談論,也不要只是賣弄語言文字。馮班認為嚴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來描述詩的寫作是大有問題的。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了把感情充分發(fā)抒,所以演變成詠歌,這雖然和正常言語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說「不落言筌」呢?詩也可以拿來表述諷刺的情感,這也就是論理呀!怎麼可以說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認為嚴羽的見解就像嚴氏自己形容盛唐詩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一樣,都是「浮光略影」,看起來似有見地,其實就像一個人的腳跟沒踏在地面上一樣,是相當?shù)乜辗?,不可信的。後來「浮光掠影」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里的「浮光略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粗淺,不夠仔細深入,也用來特指文章言論的內(nèi)容膚淺空泛;有時也用來形容印象不深刻。
Fu Guang Lue Ying
下一篇:亭亭玉立的意思 亭亭玉立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疾言厲色的意思 疾言厲色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