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以訛傳訛的意思◥
訛,錯誤?!敢杂瀭饔灐怪笇⒉徽_的訊息繼續(xù)傳播下去。語本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鳌傅缆犕空f」
◣以訛傳訛的典故來源◥
宋.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1>〉(據(jù)《魯齋集.卷六》引)蘭亨修禊序,右軍之神筆也,所謂遒勁圓健,已備其美。七傳而至智永,其徒辨才,尤秘藏如護(hù)頭目。越二百六七十年,而唐太宗以術(shù)取之,未幾,殉于昭陵而真蹟亡矣。唐初善書者多,而臨摹不止一家,惟歐陽率更為逼真,勒石禁中。石晉時,契丹轝歸,流落于定武,此所以定武本獨貴重於天下。本朝慶歷中,碑出民間,歐公《集古》所見,已四五本,乃以定武為別本,蓋亦未深考也。其後米南宮所得,止褚河南、歐本耳。自熙甯2>後,薛師正父子別刊二本,以易元碑,於湍、流、帶、左、天,劖損3>一二筆為識,行于世者往往別刊本,故定武真本,亦不多見。南渡以來,紛粉(紛)翻刻,幾千石矣,訛以傳訛,僅同兒戲,每竊哂4>之。
〔注解〕(1)蘭亭記:指東晉王羲之所撰之〈蘭亭集序〉。相傳王氏以鼠須筆、蠶繭紙寫之,柔媚勁健,為書法名品。(2)熙甯:宋神宗年號。(3)劖損:鑿損。劖,音ㄔㄢˊ,鑿。(4)哂:音ㄕㄣˇ,嘲笑。
◣以訛傳訛是誰的典故 以訛傳訛典故解析◥
「以訛傳訛」原作「訛以傳訛」?!赣灐故清e誤的意思?!敢杂瀭饔灐咕褪侵笇⒈緛砭筒徽_的訊息或東西,沒有加以辨正清楚,又一再地傳揚出去,以致離真相越來越遠(yuǎn)。宋代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一文,論述書法名品〈蘭亭集序〉的版本源流,其中便有「訛以傳訛」一語。據(jù)王氏的說法,〈蘭亭集序〉為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柔媚勁健,盡善盡美,為書法名品。其真蹟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智永再傳於弟子辨才,為唐太宗用計取得。太宗得此真蹟後,唐初多位書法名家曾加以臨摹,其中以歐陽詢的最為逼真,被鐫刻於石碑上。太宗死後,王羲之的真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蹟已不可得,故當(dāng)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北宋慶歷年間,此碑在民間出現(xiàn),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shù)個版本,因為沒有經(jīng)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并未得到應(yīng)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jù)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zhèn)坞y辨,王柏以為這種現(xiàn)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這句成語,就從王柏文中「訛以傳訛」演變而出,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xù)傳播下去。
Yi E C-uan E
下一篇:良莠不齊的意思 良莠不齊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尾大不掉的意思 尾大不掉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