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yīng),互相抵觸。◎典出《韓非子.難一》。
◣自相矛盾的典故來源◥
◎1《韓非子.難一》楚1>人有鬻2>楯3>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4>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够蛟唬骸敢宰又?,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5>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堯、舜之不可兩譽,矛楯之說也。
〔注解〕(1)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領(lǐng)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2)鬻:音ㄩˋ,賣。(3)楯:音ㄕㄨㄣˇ,通「盾」。古代用來抵御敵人兵刃及保護自己的兵器。(4)陷:指刺入。(5)弗能應(yīng):無法回答。(6)兩譽:堯、舜兩人同時都得到最高的贊美。
◎2《韓非子.難勢》客曰:「人有鬻矛與楯者,譽其楯之堅,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yīng)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p>
◣自相矛盾是誰的典故 自相矛盾典故解析◥
矛是攻擊的兵器,而盾是用來防御兵器攻擊的器具。在《韓非子.難一》中,舉了一個故事說:有個楚國人在市集上賣矛和盾。剛開始時先是夸贊他的盾說:「我這面盾非常堅固,任何鋒利的東西都刺不破它?!惯^了一會兒,又夸贊他的矛說:「我這只矛是最鋒利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它不能刺破的?!惯@時,有人緊接著問說:「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那結(jié)果會是怎樣呢?」這一問,讓賣矛與盾的人無言以對。典源又見《韓非子.難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自相矛盾」,用來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yīng),互相抵觸。
Zi Xiang Mao Dun
下一篇:膾炙人口的意思 膾炙人口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騎虎難下的意思 騎虎難下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