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名不虛傳」。見「名不虛傳」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太史公1>曰:「吾嘗過薛2>,其俗閭里3>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4>殊。問其故,曰:『孟嘗君5>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余家矣?!皇乐畟髅蠂L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p>〔注解〕(1)太史公:指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時人。生於龍門,年輕時游歷宇內,四十二歲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并承遺命著述。因辯護李陵降匈奴事,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完成《史記》,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著作之祖。(2)薛: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3)閭里:鄉(xiāng)里。(4)鄒、魯:鄒,春秋時邾國,地約在今山東省鄒縣,戰(zhàn)國時改為鄒,為楚所滅。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地約在今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5)孟嘗君:指田文,戰(zhàn)國時齊之公族,生卒年不詳。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yǎng)賢士,食客數(shù)千人。
※◎2《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列傳.序》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以余所聞,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雖時捍當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絜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名不虛傳」原作「名不虛」。戰(zhàn)國時,齊國公子孟嘗君愛好養(yǎng)士,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在他擔任上卿時,受封古代薛國之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附近。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曾在孟嘗君的傳記後寫下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曾經到過薛地,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的人比較兇悍、殘暴,和附近鄒、魯?shù)胤降娜瞬灰粯?。問了人,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孟嘗君喜歡養(yǎng)士,許多人慕名而來,移居的人數(shù)約有六萬多戶,結果使得薛地龍蛇雜處??梢娝媸桥c傳說中愛好賓客的名聲相符,司馬遷因此說「名不虛矣」!典故來源又見《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序》,內容則是表述自漢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們雖然經常違背法律的規(guī)范,但因為廉節(jié)、有義氣,又懂得謙讓,因而贏得世人的稱頌,絕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為他們立傳。文中也用了「名不虛立」之語。後來「名不虛傳」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指名聲與實際相符,而非徒有虛名。
Ming Bu Xu De
下一篇:魚得忘筌的意思 魚得忘筌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絕禍未萌的意思 絕禍未萌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