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心平氣和」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臺,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jù)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jù)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韧踔疂逦?、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cè)?,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唤駬?jù)不然。君所謂可,據(jù)亦曰可;君所謂否,據(jù)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p>〔注解〕(1)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jīng).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心平氣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心平氣和」原作「心平德和」。晏子,即晏嬰,春秋齊國人,在齊景公時任宰相,為當時的名臣。據(jù)《左傳.昭公二十年》載,有一天,景公游獵回來,與大臣梁丘據(jù)等在遄臺飲酒作樂。當景公對人生有所感慨時,梁丘據(jù)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說:「只有據(jù)與我是相和的??!」隨侍在側(cè)的晏子不以為然,他說:「據(jù)和你不過是相同而已,那里有相和!」景公訝異地問:「『和』跟『同』有什麼不一樣嗎?」晏子回答說:「若以烹調(diào)為例,在熬煮羹湯時,會適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調(diào)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處之道也是這樣的。當君王提出一個主張時,作為臣子的應該是從不同角度給予建言,使君王的施為更為完備,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樂為例,一篇好的樂章,是各種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調(diào)和出優(yōu)美的音樂,使君子聽了,內(nèi)心能得到平靜,德行能趨向平和。所以《詩經(jīng)》說: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像梁丘據(jù)這樣只會對君王的說法同聲應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里去調(diào)味,誰會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彈一個單一的音符,誰會想去聽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靜,德行修養(yǎng)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氣自然會溫和不暴躁,所以後來由此演變成「心平氣和」這句成語,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Xin Ping De He
下一篇:心愜意滿的意思 心愜意滿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活虎生龍的意思 活虎生龍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