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一言九鼎」。見「一言九鼎」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3>,曰:「勝不敢復(fù)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shù),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4>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5>,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6>。毛先生以三寸之舌7>,強8>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fù)相士?!顾煲詾樯峡汀?p>〔注解〕(1)平原君:?~西元前351,名勝,戰(zhàn)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shù)千人,為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2)從:通「縱」,指合縱,是戰(zhàn)國時蘇秦倡導(dǎo)聯(lián)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3)趙:戰(zhàn)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國,都邯鄲,後為秦所滅。(4)毛先生:即毛遂,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趙平原君的食客,初無表現(xiàn),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5)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6)九鼎大呂:傳國寶器,比喻分量極重。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呂,周廟大鐘。(7)三寸之舌: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見「三寸不爛之舌」。(8)強:音ㄑ|ㄤˊ,同「強」。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戰(zhàn)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dāng)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lián)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yīng)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wù)回到趙國後,贊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棺源吮阋恢睂⒚旆顬樯腺e。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後亦用於形容說話很有信用。
Jiu Ding Yi Yan
下一篇:壺漿簞食的意思 壺漿簞食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談過其實的意思 談過其實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