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鋌而走險」。見「鋌而走險」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鋌而走險」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左傳.文公十七年》晉侯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zhí)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見于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槐忠赜型?,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又曰:『鹿死不擇音?!恍麓髧?,德,則其人也1>;不德,則其鹿也,鋌2>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zhí)事命之?!?p>〔注解〕(1)則其人也:此指以人臣之禮相事。則,效法。(2)鋌:音ㄊ|ㄥˇ,快速奔走。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鋌而走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jù)《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F(xiàn)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余,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采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shù)男袨椤?p>Ting Lu Zou Xian
下一篇:趁水推舟的意思 趁水推舟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挈領(lǐng)提綱的意思 挈領(lǐng)提綱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