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噤若寒蟬」。見「噤若寒蟬」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噤若寒蟬」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後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托。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xiāng)里,閉門埽軌,無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1>曰:「劉季陵2>清高士,公卿多舉之者?!姑苤偶?i>3>己,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4>,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jié)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
〔注解〕(1)密:杜密,字周甫,東漢潁川人,生卒年不詳。官至北海相,後去官還家?;傅蹠r拜尚書令,轉太仆,以黨事免。後復為太仆,坐黨事被責問,自殺。(2)劉季陵:即劉勝,東-,生卒年不詳。(3)激:激勵。(4)隱情惜己:隱瞞實情,以保全自身。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噤若寒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寒冷季節(jié)時,聽不到蟬叫聲,所以古人用「寒蟬」來比喻不說話。據《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載,東漢時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zhí)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xiāng)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xiāng)的-劉勝,也辭官還鄉(xiāng)。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贊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閑事,激勵他向劉勝學習,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墒撬烙匈t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乙姷接兄眷墩x、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jié)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Zuo Ru Qiu C-an
下一篇:置之身外的意思 置之身外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喚雨呼風的意思 喚雨呼風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