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對癥下藥」。見「對癥下藥」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對癥下藥」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復禮是事事皆落腔窠??思罕隳軓投Y,步步皆合規(guī)矩準繩;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禮工夫也。釋氏之學,只是克己,更無復禮工夫,所以不中節(jié)文,便至以君臣為父子,父子為君臣,一齊亂了。吾儒克己便復禮,見得工夫精細。圣人說得來本末精粗具舉。下面四個「勿」字,便是克與復工夫皆以禮為準也?!缚思簭投Y」,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養(yǎng)將去,是非猶未定。涵養(yǎng)得到,一步又進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克己復禮」,便剛決克除將去。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對癥下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xiàn)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圣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癥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癥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里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癥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jié)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y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fā)燒,癥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瀉藥、李延發(fā)汗藥。他們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癥狀相同卻開不同的藥?」華佗回答說:「兒尋的病因在體內(nèi),李延的病因在體外,所以治療的方法不同。」分別給他們用藥,隔天就都好了。
Yin Bing Fa Yao
下一篇:風光霽月的意思 風光霽月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唱高和寡的意思 唱高和寡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