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池魚之禍的意思◥
義參「殃及池魚」。見「殃及池魚」條。
◣池魚之禍的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1>知與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調(diào)近之,猶未可必。蓋有不辨和調(diào)者,則和調(diào)有不免也。宋桓司馬2>有寶珠,抵罪出亡3>。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轨妒墙叱?i>4>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5>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diào)何益?
〔注解〕(1)典故或見於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佚文.辨惑》。(2)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wèi)國。(3)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dāng)。(4)竭池:將池水排盡。(5)及:牽連。
〔參考資料〕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佚文.辨惑》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謹(jǐn)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并中傷良謹(jǐn)也?!?p>
◣池魚之禍?zhǔn)钦l的典故 池魚之禍典故解析◥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quán)傾一時,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里了?!贡娙吮銓⒊厮疟M找那顆珠子,但卻一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里的魚都乾死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里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yīng)劭的《風(fēng)俗通義》里,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jié)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里卻是記載:「宋國的城門失火,眾人舀池子里的水救火,池水因而乾枯了,里面的魚都露了出來,就被大家抓去吃?!挂舱f明了池魚因城門失火而受到無辜牽連。
C-i Yu Z-i Huo
下一篇:翦草除根的意思 翦草除根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落葉知秋的意思 落葉知秋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