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和螞蚱的區(qū)別有哪些
分類: 自然災害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fā)布 : 04-15
閱讀 :269
螞蚱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當然這只是在鄉(xiāng)下可以見到,尤其是夏天的時候,螞蚱是非常多的,據說螞蚱是可以烤著吃的,而且味道很不錯。那么,蝗蟲和螞蚱的區(qū)別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蝗蟲和螞蚱的區(qū)別有哪些? 蝗蟲: 1、蝗蟲是一種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蝗科。體軀一般細長,分頭、胸、腹3部分,體表包有1層堅韌外骨骼。體色有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強大,適于跳躍。雌蟲較大,身體末端具有短而彎曲的產卵器,以此鑿土產卵。卵成塊。不完全變態(tài),若蟲一般稱為“蝻”。剛孵化出的若蟲無翅,僅能跳躍,故俗稱“跳蝻”,需經5次蛻皮逐漸發(fā)育成具有2對翅的成蟲。若蟲與成蟲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相似,食性相同,食量很大,主要為害禾本科植物。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1萬余種,我國有300余種。2、蝗蟲又稱螞蚌,現在養(yǎng)殖的大多為東亞飛蝗。東亞飛蝗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昆蟲。螞蚱: 1、蚱蜢是一種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蚱蜢亞科昆蟲的統(tǒng)稱。我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雌蟲較雄蟲大,體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復眼。后足發(fā)達,善于跳躍,飛時可發(fā)出“札札”聲音。如用手握住2條后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為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邊、草叢中活動。南方各省分布較多。2、螞蚱,植食性昆蟲,具咀嚼式口器。觸角呈短鞭狀,擁有強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體色有綠色和褐色,是生活環(huán)境的保護色。3、螞蚱口大、下巴發(fā)達,以植物葉片為食,全世界有超過12000種螞蚱,分布于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qū)。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蝗蟲和螞蚱的區(qū)別有哪些的一些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自然災害的知識。請您多多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