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紱
分類: 名字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fā)布 : 11-21
閱讀 :378
畫家王紱 王紱,字孟端,號友石生,別號鰲里、九龍山人,后以字行,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初三日生,無錫人。幼年聰穎好學(xué),10歲能作詩,15歲游學(xué)邑庠為弟子員,與名詩人錢仲益、浦長源等常唱和。他尤喜繪畫。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障征召賦閑在家的讀書人,授以博士弟子員。王紱也被舉薦進(jìn)京。但他素性高傲,不慕名利,進(jìn)京不久回鄉(xiāng)隱居。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誅戮左相胡惟庸。10年后,又以胡的逆黨的罪名興起大獄。王紱雖不過問政治,但也因事坐累,被發(fā)放到山西大同充當(dāng)戍卒10余年。建文二年(1400年)回鄉(xiāng),隱居九龍山 (即惠山),賦詩作畫,教授弟子。曾為惠山寺僧性海作《晴雨竹圖》,并題五言、七言詩各一首。成為明清兩代詩壇佳話。所作古詩類韋(應(yīng)物)、柳(宗元),律詩類晚唐,詞語婉媚,隨意渲染,自然合度。
永樂元年(1403年),王紱因善書被舉薦進(jìn)京,供事文淵閣,參與編纂《永樂大典》。永樂十年,50歲始授中書舍人,派往北京,從事遷都的籌備工作。永樂十一年、十二年,兩次隨明成祖北巡,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圖》。
王紱繪畫擅長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師法吳鎮(zhèn)、王蒙等元代大家。他的山水畫兼有王蒙郁蒼的風(fēng)格和倪瓚曠遠(yuǎn)的意境。對吳門畫派的山水畫有一定影響。但不肯輕作山水畫,故后人有“舍人風(fēng)度冠時流,筆底江山不易求”的詩句。他畫竹兼收北宋以來各名家特別是倪瓚、柯九思二人之長,經(jīng)過長期的揣摩,形成獨(dú)特風(fēng)格,飄逸雄秀,縱橫灑落。人稱他的墨竹是“ 明朝第一”。他性格孤高自持,畫非為知己者不作,因而傳世作品不多。詩畫流傳于世的有:《王舍人詩集》、《友石山房集》、《瀟湘秋意圖》、《江山漁樂圖》、《秋林隱居圖》、《竹鶴雙清圖》、《墨竹圖》、《蘆溝曉月圖》、《燕京八景圖》、《枯木竹石圖》等。永樂十四年二月六日病逝于北京館舍,終年54歲。
下一篇:艾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王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