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18年7月初,新竹共樂園七子班假臺北「新舞臺」演出,演員有陳焜贊、楊成龍、楊雷勝、楊玉云、楊金花、楊彩云、張?zhí)碓?、蔡勝奎、王金奎、王堯佳、李天來等。?jù)當時宣傳戲單上言:「敝園不惜重資專向中華邀請南管白字戲教師教法種種雅觀較諸南部七子班大相懸殊」,可知該班於成立之初系七子班。
1919年3月,共樂園在臺南「大舞臺」演出時,已特別強調(diào)該班為「七子班新改良」。據(jù)考共樂園至1923年止,仍以演唱南管戲出為主,如《臺灣日日新報》報導(dǎo)該班演出劇目就有《同平府》、《陳三五娘》、《白虎堂》全本、《羅通掃北》、《劉秀過關(guān)》、《吳漢殺妻》、《訓(xùn)商輅》、《倒銅旗》、《金蝴蝶》、《昭君和番》、《秦世美不識前妻》、《青竹絲黃宅忠奇案》、《桃花過渡》、《三伯還陽》、《梅家莊打擂招親》、《河南報》、《趙匡胤征河?xùn)|》、《董良才三妻三狀元》、《斬文禧》、《薛仁貴征西》、《劉漢卿買金魚》、《三藏取經(jīng)》等,多假新舞臺或艋舺戲園演出。
至遲於1926年,共樂園已改唱歌仔戲,曾到南投開演。
參考資料
下一篇:臺灣歌仔戲的發(fā)展與變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臺灣藝術(shù)大學戲劇與劇場應(yīng)用學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