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於1985年5月14日在臺北市中華路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創(chuàng)團首演王藍先生的作品《藍與黑》。王藍筆下的人物描摩突出,而對日抗戰(zhàn)年代悲歡離合的故事曲折動人,在這部戲里,寫的不只是個人的戀愛故事,還有感人的民族情、國家愛。由崔小萍、邵玉珍導演,葉雯、林在培、魏蘇、錢璐、孟元、顧寶明、劉引商…等人演出的「藍與黑」,因劇碼大家熟悉,在開演前就已票券售罄,但最後一場的演出卻遭無名祝融而被迫停演,於同年10月24日起在臺北市立社教館再度演出「藍與黑」。
1986年影視界盛行著「佳人殃國」之風,劇團成員有感於中華民國五千年的歷史,除了「紅顏禍水」之外,仍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巾幗烈女」…。因此邀請貢敏先生編寫一出四幕現代劇《蝴蝶蘭》,來隱喻中國傳統(tǒng)女性,在儒家思想薰陶下,培育出來那種外柔內剛、堅毅果敢的個性。
《釵頭鳳》,1986年9月在導演崔小萍,編劇貢敏、總策劃邵玉珍、顧問群林海音、朱秀娟、鄭向恒及李殿魁多位教授協助下,邀請由宗華、葉雯、鄒森、張冰玉、陳又新、常楓、劉引商…等人演出,更邀請徐露、朱陸豪兩位京劇好手擔負身段指導,翁文煒、林璟如的服裝設計與制作,國樂家蘇文慶的音樂設計、聲樂家成明的男生獨唱……,透過戲劇展現古典文學的精致。
以歷史故事寫成戲劇,是中國戲劇史上很重要的一節(jié)。1988年12月《蘭兒?慈禧》,嘗試卸下慈禧在一般人心目中的面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主題從慈禧入宮前到入宮後的心里改變,刻劃人性沖突和矛盾的性格,還給慈禧一個平凡人的面目。《蘭兒?慈禧》由名演員宗華自導自演擔綱文宗一角,慈禧由陳麗麗擔任,音樂家黃石音樂設計與制作。
沈復所記的《浮生六記》里,我們看到「蕓娘」是位懂得生活情趣而心胸善良的妻子,也是林語堂心目中最可愛的女性??偛邉澲煨憔晗M啽娫谟^賞之後,能夠了解成就這段夫妻生活的原因,「尊重」與彼此間的「知禮」、「守禮」是重要的課題。《浮生六記》在1990年10月演出,由貢敏編劇、王波影導演、李殿魁文學指導、黃石音樂設計、孟振中舞臺設計。
1993年再次推出時裝劇《明天之後》,該劇本曾榮獲1992年文建會舞臺劇創(chuàng)作獎第二名,作者李舒亭當年是國立藝術學院碩士班學生。作者《明天之後》試圖刻劃家庭成員間原本以為是用愛與關懷在相處的,但卻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正確,反而造成彼此傷害的人際間微妙心理,同時也觸及部分同性戀的敏感話題。由崔小萍導演、孟振中舞美設計、傅雷、劉秀雯、馬惠珍、邱心志與王學城共同演出。
1994年劇團成立十周年,顧問林海音建議擴大文學創(chuàng)作的地域觀念,推薦演出大陸文學作家老舍原著,梅阡編劇的《駱駝祥子》。《駱駝祥子》有各種版本、譯本多達三十多個文種,話劇、舞劇、地方戲、電影更是歷歷在目,這些成果讓「駱駝祥子」走出北京,擴散到世界各國,而此次的演出也彌補了臺灣這塊空白。北京人民藝術學院的知名演員李翔〈1980年再度演出該劇飾演祥子〉受邀來臺參與演出劉四爺,還有飾演虎妞與祥子的馬之秦、李天柱、樊光耀、雷威遠以及王瑞、余繼孔、李維、董文汾…等國內知名演員。
戲劇或不為教化而生,但是多具有教化作用,因此希望秉持戲劇與文學相結合,讓閱聽大眾看到的是中國人的面貌,聽到的是中國人的心聲,感受到一點以作中國人為榮的情懷。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