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咖啡劇場是歐美後現(xiàn)代主義襲卷臺北而誕生的小劇場演出場所產物,它見證了臺灣後現(xiàn)代劇場的興起。起源可追溯到1985年登琨艷設計的後現(xiàn)代風格「舊情綿綿」咖啡屋,位於忠孝東路的舊情綿綿風靡了臺北藝文界與雅痞藝文消費者,成為引領風騷的藝文人士聚會場所;舊情綿綿結束後,臺北東區(qū)又出現(xiàn)了永琦萬象廳,優(yōu)劇場的《重審魏京生》與臨界點田啟元的《白水》都是在永琦萬象廳首演的;河左岸《兀自照耀的太陽》、《奔赴落日而顯現(xiàn)狼》與環(huán)墟《人環(huán)》則是在新象小劇場首演??Х葎黾o錄著臺灣小劇場的重要時刻,在沒有演出的時候也出借空間作為小劇場排練的地方,是一個與小劇場發(fā)展共生共榮的劇場空間。
臺灣渥克劇團在1995-1997年間也接手了位於耕莘文教院背後巷內的甜蜜蜜咖啡劇場,更名渥克咖啡,店內除了劇場也同時作為音樂、演講、影像或其他展覽的空間使用,更舉辦了四屆「四流巨星藝術節(jié)」,造成臺北的一股小劇場熱潮,臺灣各個小劇團更是在此不斷輪番上場熱烈演出他們稚嫩的新作品,如莎士比亞的妹妹的前身、河左岸、密獵者、臨界點等,這個小空間只夠容納將近五十人,不過做戲的人與看戲的人仍然熱情的擁擠在渥克咖啡里享受小劇場的魔力??上п醽礓卓丝Х热缤渌Х葎龅拿\一樣,無法維持許久,走進了咖啡劇場的歷史紀錄。
在2002年臺灣渥克劇團的新秀導演張碩修制作了一出劇作《渥克咖啡劇場》,來紀念九○年代這段咖啡館與小劇場相擁共生的甜蜜時光,同時這也是臺灣渥克劇團的成軍十年紀念作品。劇作中的時間單位為一年,分成十個片段,渥克咖啡劇場出現(xiàn)的總是三十歲以下的怪胎年輕人,表演者、觀眾、客人、吧女在此發(fā)生了無數(shù)個故事;愛情、友情、輕狂、爭執(zhí)、理想、妄想、渴望、無所事事、無奈等各種時光故事,在這些怪胎年輕人的身上再次詩意的成形。這些現(xiàn)代年輕人在渥克劇團的舊址重新開張了一家咖啡館,然而卻重演了過去渥克咖啡劇場人們的經歷,於是真實和虛幻在劇場中相互交織上演。
劇場人鴻鴻認為編導張碩修在國家劇院三樓實驗劇場這個正式空間里「再現(xiàn)」劇團的過往的意義在於:過去是把咖啡館轉變?yōu)樾?,拒絕進入體系堅持邊緣發(fā)聲;現(xiàn)在卻是從劇場變身為咖啡館,進入主流以期改變主流價值。劇場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已經不同了,渥克的小劇場的抗爭精神也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如此我們終於明白,咖啡劇場是小劇場努力生存的另一個面目。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