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本劇劇寫蕭何與韓信兩人於楚漢相爭後所發(fā)生之事。
〈辭軍〉一場中,呈現(xiàn)楚漢相爭,垓下之役,韓信用十面埋伏之計,消滅強楚項羽,奠定漢朝的基業(yè)。
在〈受劍〉中,漢王劉邦論功行賞,大將軍韓信居功厥偉,然韓信不求封疆裂土,卻求賜項羽三寶之一的霸王寶劍,并傲稱霸王劍當(dāng)配韓信。劉邦疑忌,改封韓信為楚王,命其息兵養(yǎng)民,交付軍權(quán),并贈以樂工歌妓,安享爵祿。
於〈遭縛〉一場中,韓信仍以狩獵等行動不廢武事,韓妻勸信勿再陳兵列伍,招致疑忌,期韓信韜光隱晦,韓信卻不以為意。審食其奉命送霸王劍予韓信,寶劍配壯士,韓信大悅。此時突一游方道士潛入與韓信看相,語中字字玄機,韓信欲驅(qū)逐此人,一見大驚,原來是項羽亡將鍾離昧,念在故交,遂與收容。
〈懷憤〉主要描述漢王劉邦疑忌韓信功高震主,欲去之而後快,假藉云夢狩獵,擬鏟除韓信。蕭何聞訊大驚,力陳韓信之功,垓下滅楚更奠立漢天下之基。劉邦收回成命,但將韓信由楚王貶為淮陰侯。
而〈闖宮〉中,韓信被貶郁郁不得志,蕭何藉此勸其韜光養(yǎng)晦,漂母來訪,兩人憶起往日,漂母囑其忍辱負重才是。時劉邦傳喚蕭何進宮商議國家大事,眾將皆傳,獨缺韓信,韓信大怒,頓起反心。
最後一場〈赴罪〉中,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決定與陽夏侯陳豨內(nèi)應(yīng)外合,舉兵造反。但事機敗露,呂后與其心腹審食其佯稱陳豨謀反不成,已遭斬首,藉此令韓信騎虎難下,罪證如山。韓妻勸夫遠遁他鄉(xiāng)。蕭何到府,韓信竟去而復(fù)返,韓妻悉其心志,橫劍自刎。韓信認為大英雄不應(yīng)茍且偷生,決定慷慨就義,偕同蕭何而去。
當(dāng)年推出新編歷史京劇《大將春秋——蕭何與韓信》,三天票房近九成,造成轟動,且隔年便獲得民國89年(2000)電視廣播金鐘獎,可見其殊。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