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為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藝工大隊所屬平劇隊,成軍於民國43年(1954)7月1日,駐地位於中壢,當時陸軍實施整編,將原有的十二個軍級部隊加上部分獨立師級部隊整編成第一、二兩個軍團,兩個軍團各轄第一、二、三、四軍及第七、八、九、十軍,第一、二軍團直屬部隊中設(shè)各有康樂一隊及康樂二隊等二個康樂隊,第一軍團康樂一隊由原第十九軍、第四十五軍及三十三師康樂隊組合而成,康樂二隊由第十九軍、第四十五軍及三十二師康樂隊組合而成 ,而依據(jù)《青年戰(zhàn)士報》民國45年(1956)的報導,「大宛平劇隊」是由「虎嘯」、「百韜」、「三二」等三個劇團組合成軍,當中「三二劇團」應該就是「凱聲劇團」,所謂「三二劇團」應該是取三十二師部隊番號而成,由此研判「大宛平劇隊」應該是屬於第一軍團司令部康樂二隊,康樂二隊符合王安祈《臺灣京劇五十年》一書該隊是由「百韜」、「虎嘯」、「凱聲」等三個劇團整編組成,只不過王安祈所說「大宛國劇隊」是由三個原屬軍團的劇團整編而來則是不正確,因為大宛成軍之前,國軍并沒有軍團的編制,所以應該是說該隊由三個軍級單位或獨立師級單位整編而來 。
到了民國59年(1970),該隊與「龍吟」、「干城」等三支軍團級平劇康樂團隊,因國防部實施康樂團隊精簡奉命裁撤。
二、編制
依據(jù)民國44年(1955)4月1日國防部(44)純紋字第三四九號令核定頒行的國軍康樂隊編制顯示 ,當時陸軍康樂隊有甲種、乙種編制康樂隊,甲種編制康樂隊十五隊,乙種編制康樂隊一隊,康樂一隊及康樂二隊都是甲種編制,甲種編制康樂隊編制隊部下轄有戲劇組和電影組,全隊合計四十四員。
民國47年(1958),國防部實施藝工團隊整編,「大宛國劇隊」所屬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奉命成立康樂大隊,以原來軍團所屬康樂一隊及康樂二隊整編而成,康樂大隊下轄平劇隊、輕音樂隊、話劇隊、電影隊,依據(jù)國防部(48)運遂字第七二九號核準「陸軍第一、二軍團康樂大隊臨時編組組織系統(tǒng)暨員額編配表」顯示 ,平劇隊有軍官二十六員、士官二十六員,全隊五十二員。
民國50年(1961)9月1日,在國防部(50)嚴咨字第五八六號令核準的「陸軍軍團康樂大隊臨時編組表」中 ,平劇隊的編制合計四十七員。
民國56年(1967)7月1日,依據(jù)國防部(56)豐成字第五九○號令核準的「陸軍軍團司令部(陸軍訓練作戰(zhàn)發(fā)展司令部)藝工大隊編組裝備配附表」顯示 ,當時國劇隊全隊編制四十三員。
三、人員
民國43年(1954)7月1日「大宛平劇隊」成軍時,劇團成員中,來自「虎嘯劇團」的有武生兄弟李桐春及李環(huán)春、凈角王福勝、王少洲父子、鳴春社文武老生金鳴玉、厲家班武丑陳慧樓、上海劇校小生陳寶亮、小丑左維明、老旦王少奎等人;來自「百韜劇團」的有武生李少樓、武旦岳春榮、花旦張蝶英夫婦、老生張連琪、小生張永和、老旦郭云舫等人;來自「凱聲劇團」的有老生陳劍山、花旦陳月仙夫婦、須生戰(zhàn)安國、花臉孫澤民等人;其他還有青衣周慧如、老生張慧鳴、老旦王秀峰等人 。民國56年(1967)春聘任老生胡少安(1967-69)、丑角周金福(1967-69)、花旦戴綺霞(1967-68)、武生筱張遠亭(1967-68)、青衣周韻華(1967-69)等人。民國57年(1968)12月5日聘任旦角徐露(1968-69)為顧問。
該隊前後共歷任兩任隊長,第一任隊長為魏孔生(1954-62),第二任隊長為李桐春(1963-71)。
四、重要歷史
該隊為了培養(yǎng)人才,於民國53年(1964),設(shè)立了一個學生班,學生只是隨班學藝,并無授與教育部認可之學歷,培養(yǎng)了武生馬寶山、武凈王冠強、旦角暨容裝王銀麗等人。
該隊演出的劇目以武打及三國戲最為出名,尤其三國戲成就超越其他各隊。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