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有別於傳統(tǒng)劇目《西廂記》,《孫飛虎搶親》中的張君銳不再是一個風流才子,這里的張君銳卻是個落魄消沉的怯懦書生,面對困境也只能默默接受毫無反抗的余地。而孫飛虎也不再是大老粗,相反的卻是個心思細膩、有勇有謀的文武全才。至於原本的女性角色崔雙紋和紅娘也不再堅守傳統(tǒng)文人觀念的道德禮數,對於從一而終的觀念和愛情的誓言在面對現(xiàn)實與生存之際,人性的矛盾完全表露無疑。當孫飛虎前來搶親時,迎親隊伍大亂,賓客也各自逃散。新郎鄭將軍前往搬討救兵之前將妻子崔雙紋委托給混在送親隊伍中的張君銳。姚一葦先生巧妙的讓張君銳、崔雙紋、阿紅三人故人相遇,卻又讓三人在交錯的內在獨白中說出面對此場大禍來臨之際各人心里卻只為了自己打算。在此劇中更安排了數次的身分交換:張君銳與孫飛虎的身分互換以及崔雙紋與阿紅的身分互換。這身份互換的安排不但對「身分」、「存在」的價值觀以及「愛情成立的條件」提出了相當大的反省,而且也造成了結局的模糊,讓我們直至劇終依舊不知道最後到底是誰被抓、誰獲救。而如此一場混亂之後的收場是否有誰得到救贖?
姚一葦先生保留了傳統(tǒng)戲曲的語言運用模式:說與唱。說白方面如同京劇般分京白、韻白,《孫飛虎搶親》中的說白亦分成一般的口白以及似韻文般的吟誦。唱則保留在類似歌隊的送親行列。在演員的表現(xiàn)上更是加重了內心獨白,使角色內在沖突更加突顯。但是演員的內在獨白卻又不一定是獨自進行,有時卻是以類似卡農的方式數人同時進行。進行多人內在獨白時好似每個人都是一個配器,一首樂曲就在數個配器的合作吟誦之下被演奏了出來。姚一葦先生也采用了純粹中國式的歌舞、木偶戲般的肢體元素、默劇、皮影戲般的剪影等元素加以結合,讓此劇的呈現(xiàn)方式變得十分多樣性。
《孫飛虎搶親》的完成,不管是對於其寫成年代或是早先一點的中國和臺灣以寫實主義風格為主的戲劇作品來說是相當不同而有創(chuàng)意的,也讓此後的華文戲劇有了新的可能性和樣貌。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