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戲《放關》後半段情節(jié)可單獨搬演,又名《斬經(jīng)堂》、《吳漢殺妻》,皆為《雙救駕》之段子戲,由於情節(jié)包括吳漢經(jīng)堂殺妻與放劉秀出潼關,因此該戲也稱為《斬放關》。全劇多賓白,為古路系統(tǒng)。藝師詹文贊傳譜中,在《放關》前半段處多以「緊中慢」、「慢中緊」為其唱腔鋪陳;後半段《斬經(jīng)堂》則以「平板」中間插入「借茶點」為唱腔特色之一,也有藝師將此段以「流水板」呈現(xiàn)。
本事:王莽篡漢,見吳漢乃一表人才,招其為婿,且授命鎮(zhèn)守潼關。適時漢將馬成攜幼主劉秀逃難,路經(jīng)潼關,馬成以結拜之情,要求吳漢放劉秀通關,反被吳漢用計所擒。吳漢此舉功勞甚大,返家後喜稟母親,卻被母親告知,王莽乃是自己的殺父仇人,遂要其應允三件大事:「一、放走劉秀,二、殺潼關四員虎將(王莽之耳目),三、斬其妻王玉英公(宮)主」。在吳漢完成此三件事後,母親為免其後顧之憂,亦自縊而死。吳漢見母已死,大勢已去,便逃離潼關,前到洛陽尋找幼主劉秀。《戲考》卷二十九中收錄為《吳漢殺妻》之橋段。
參考資料
王洋一,北管福路手抄本《放關》,未出版。約2002年臺北藝術大學傳統(tǒng)音樂系授課內(nèi)容。 詹文贊,北管福路手抄本《放關、斬經(jīng)堂》,未出版。約2003年臺北藝術大學傳統(tǒng)音樂系授課內(nèi)容。 陳秀芳《臺灣所見的北管手抄本》,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p311-340。 吳邦夫《北管曲譜》,基?。捍仍扑鹿芾砦瘑T會,1999。 王大錯、鈍根、燧和 《戲考?吳漢殺妻》第29冊,臺北:里仁出版社,1970。 呂錘寬《北管古路戲的音樂》,宜蘭:國立傳統(tǒng)藝術中心,2004,p57、p6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