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以身作則的意思◥
以自身行為作為他人的榜樣。語本《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
◣以身作則的典故來源◥
《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務(wù)進仁賢以任時政,不過數(shù)人,則風(fēng)俗自化矣。臣嘗讀-,知秦以酷急-,又目見王莽亦以苛法自滅,故勤勤懇懇,實在於此。又聞諸王主貴戚,驕奢踰制,京師尚然,何以示遠?故曰:「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從〕?!挂陨斫陶邚?i>1>,以言教者訟2>。夫陰陽和,歲乃豐;君臣同心,化乃成也。
〔注解〕(1)從:依順。(2)訟:音ㄙㄨㄥˋ,爭辯是非。
◣以身作則是誰的典故 以身作則典故解析◥
據(jù)《後漢書.卷四一.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五倫》載,第五倫,東漢時人,字伯魚,祖先是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田氏。西漢初年,許多田氏族人共同遷徙,之後便以遷徙的次序作為姓氏。第五倫少年即有耿介之風(fēng),為人好義,其後為官時,一面表現(xiàn)出剛烈耿直的性格,一面又能體恤民情。章帝時,第五倫官任三公之位,見到許多官吏庸祿而苛刻,於是上疏給皇帝,痛斥這些官員只知用嚴(yán)刑竣法,而不知端正自己的行為以作為人民表率。他引《論語》中「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說明如果自己的行為不端正,人民便不會聽從其所下之號令。故在上位的人,若以自身行為來教化人,受教者將心悅誠服;若只以言語來訓(xùn)誡人,則容易引發(fā)眾人的議論。後來「以身作則」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以自身行為作為他人的榜樣。
Yi S-en Zuo Ze
下一篇:龍飛鳳舞的意思 龍飛鳳舞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平心靜氣的意思 平心靜氣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