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兩敗俱傷」。見「兩敗俱傷」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兩敗俱傷」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為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1>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2>,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家焉疃X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3>,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注解〕(1)把持者:指宦官。(2)帷闥:張帷之門,比喻近處。闥,音ㄊㄚˋ,門。(3)質(zhì):音ㄓˋ,用財物或人作為抵押。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兩敗俱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兩敗俱傷」是說雙方爭戰(zhàn),可能因此都受到損傷。這句話出自於《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在傳中,論及自古以來宦官的禍害遠超過女色。因為宦官最親近國君,在照顧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機會,可獲得國君的信任,而讓國君逐漸疏遠忠良賢臣。於是國君慢慢地被宦官把持,禍害因而潛伏滋長,等到有一天國君發(fā)覺情形不對,終於想要重新信任忠臣來圖謀改善。但是如果動作太慢,禍患必然加深;如果動作太猛,則宦官可能因此挾持國君。遇此狀況,縱有圣賢明智之君臣,也難有所作為,最後還可能弄得雙方都受到傷害。後來「兩敗俱傷」這句成語就從這里的原文「俱傷而兩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兩者相爭,俱受損傷。
Ju S-ang Liang Bai
下一篇:心煩意悶的意思 心煩意悶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炙手之勢的意思 炙手之勢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