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所向披靡」。見「所向披靡」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所向披靡」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妒酚洠砥撸椨鸨炯o(jì)》1>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鼓朔制潋T2>以為四隊,四向3>。漢軍圍之?dāng)?shù)重。項王4>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沽钏拿骝T馳下,期山東為三處5>。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6>,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注解〕(1)典故或見於《東觀漢記.卷八.賈復(fù)列傳》。(2)騎:音ㄐ|ˋ,乘馬作戰(zhàn)的士卒。(3)四向:即四向,朝四方?jīng)_鋒。(4)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與劉邦爭天下,戰(zhàn)無不利,但垓下一戰(zhàn),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5)期山東為三處:約定以山的東邊做為目標(biāo),分為三處攻擊。(6)披靡:潰敗逃散的樣子。披,分散。靡,順勢倒下。
〔參考資料〕《東觀漢記.卷八.賈復(fù)列傳》賈復(fù),字君文。治尚書,事舞陰李生。李生奇之,謂門人曰:「賈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學(xué),此將相之器?!埂瓘?fù)以偏將軍東從上攻邯鄲,擊青犢于射犬,大戰(zhàn)至日中 ,賊陣堅不卻。上傳召復(fù)曰:「吏士饑,且可朝食?!箯?fù)曰:「先破之,然後食耳?!褂谑潜挥鹣鹊?,所向皆靡,諸將皆服其勇。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所向披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披靡」原是形容草木隨風(fēng)散亂傾倒的樣子,用於人,則可比喻潰敗逃散,見於《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據(jù)載,秦朝末年,群雄紛紛起義,推翻秦朝政權(quán),其中以項羽、劉邦所擁立的楚懷王勢力最大。項羽為楚國大將項燕之孫,跟隨叔父項梁起義,擁立楚懷王之孫為王,仍號楚懷王。懷王派遣項羽、劉邦分道伐秦。項羽在鉅鹿一戰(zhàn)中殲滅秦軍二十萬,建立極大的功勞。劉邦則用張良的計策,對秦官員人民采懷柔政策,最先順利進(jìn)入關(guān)中,秦朝至此滅亡。項羽得知劉邦已破咸陽,立即率兵入關(guān),與劉軍對峙。在鴻門宴上,項羽欲殺劉邦未遂,後來項羽率兵屠咸陽城,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尊楚懷王為義帝,後又遣人殺之,自立為西楚-,種種舉措,大失民心,於是田榮、陳余、彭越相繼起兵反對項羽。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fā)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zhàn)爭。戰(zhàn)爭初期,項羽占了優(yōu)勢,後來劉邦鞏固關(guān)中,并極力籠絡(luò)諸侯,才逐漸轉(zhuǎn)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余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qiáng),又擅於調(diào)兵遣將,盡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
Suo Xiang Cui Mi
下一篇:隨機(jī)制變的意思 隨機(jī)制變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隨勢應(yīng)變的意思 隨勢應(yīng)變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