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舍本逐末」。見「舍本逐末」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舍本逐末」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秴问洗呵铮咳菡摚限r》1>三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2>本而事3>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zhàn)。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4>;其產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5>。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6>;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7>,以是為非,以非為是。
〔注解〕(1)典故或見於《戰(zhàn)國策.齊策四》。(2)舍:通「舍」,音ㄕㄜˇ,舍棄。(3)事:從事。(4)產約:農作物生產量少。約,減少。(5)居心:安居鄉(xiāng)土之心。(6)好智:喜愛耍小聰明。好,音ㄏㄠˋ。(7)巧法令:工於玩弄法令。
〔參考資料〕《戰(zhàn)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舍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舍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干岜臼履怪副尽梗皋r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yè)為本業(yè),以工、商為末業(yè),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秴问洗呵铮咳菡摚限r》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yè)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yè)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舍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舍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jié)。另外據(jù)《戰(zhàn)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舍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jié)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jié)。
S-e Ben Wu Mo
下一篇:含糊兩可的意思 含糊兩可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每變愈下的意思 每變愈下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