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意思◥
義參「不識之無」。見「不識之無」條。
◣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來源,提供參考。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據(jù)《全唐文.卷六七五.白居易》引)仆1>始生六、七月時,乳母2>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3>。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仆宿習(xí)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歲,便學(xué)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jìn)士,苦節(jié)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shù),蓋以苦學(xué)力文所致。
〔注解〕(1)仆:我,自謙之詞。(2)乳母:專司授乳及看護(hù)幼兒的仆婦。(3)默識:暗中記誦在心。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列傳》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xué)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xué)問。
Cu S-i Z-i Wu
下一篇:半文不值的意思 半文不值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入不支出的意思 入不支出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