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種名。曾用來指涉不同的劇種,如閩南的竹馬戲在當(dāng)?shù)胤Q為「白字戲」,梨園戲在福建地區(qū)也有「白字戲」的稱呼,在臺灣不僅九甲戲稱做「白字戲」,七子戲、潮音戲、亂彈戲、歌仔戲都曾被指為「白字戲」。邱坤良所著《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對「白字戲」的解說為:「白字戲的原意,應(yīng)是民眾對使用本地方言的戲曲最直接的稱法,有別於正音、官音、 正字的戲曲,所以每個地區(qū)都有白字戲,而每個地方不同時期所謂的『白字戲』也未必指同一劇種?!箍芍彩菓騽⊙莩鰰r,使用以演出當(dāng)?shù)氐姆窖詾檎Z言時,便可能被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白字戲」,這也是「白字戲」何以能代表眾多劇種的原因。
稱呼九甲戲為「白字戲」最普遍的地區(qū)在臺北,原因有二:一是九甲戲流行之初在臺北地區(qū)泉州人的聚落中,被稱為「白字戲」,并漸漸流行到其他的地區(qū)。二是在日治時期臺北是個新興的都市,漳、泉州人混居,九甲戲在臺北演出時,即隨著改變使用泉州話的傳統(tǒng),改用漳、泉混居的半漳半泉的口音,因此,也被稱為「白字戲」。
中文關(guān)鍵字:九甲戲 , 方言
英文關(guān)鍵字Kao-chia Opera
延伸閱讀
梁真瑜。2006?!杜_灣亂彈戲曲白字化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xué)民俗藝術(shù)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