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行當(dāng)方面,南管戲承襲了南戲的傳統(tǒng),共有「生」、「旦」、「凈」、「末」、「丑」、「貼」、「外」七個行當(dāng)。而大、小梨園戲中,主要使用的腳色亦隨各自擅長的劇目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大梨園增加了老旦(亦稱老貼)及二旦,且大梨園中的「上路」是以「生」、「旦」、「凈」、「丑」四個腳色較為重要,又稱「四大柱」;「下南」則以「凈」、「末」、「丑」、「外」較為重要。而小梨園主要使用的腳色為「生」、「旦」、「貼」、「丑」。
南管戲表演有其特別的表演程式。基本動作稱為「十八科母」,對於動作的規(guī)定嚴(yán)格,如「舉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臍,拱手到下頦」等規(guī)定。由南管戲中,可略窺一些傀儡動作,如「加令跳」。身段方面較特別的是,無論大、小梨園戲都沒有武打戲,若需要武打,則以暗場或言語交代。
南管戲使用泉州話演唱,唯有劇中出現(xiàn)特別腳色時,才可使用其他方言。其傳統(tǒng)舞臺道具不似京劇的「一桌二椅」,而僅能在舞臺上擺放一張長凳,并覆以繡帔。
唱腔方面,南管戲采用南曲唱腔,不分腳色,皆使用本嗓演唱。并將曲詞的每一個字分為「字頭」、「字腹」、「字尾」,以拖長「字頭」或「字腹」的方式,直到該字音樂進(jìn)行至尾聲,才將字尾音發(fā)出。此種唱法稱為「分解字音」或「分析字音」。
南管戲的後場,與目前南管音樂中所使用的樂器相似,除了上、下四管(拍、南琶、二弦、三弦、洞簫、叫鑼、雙音、響盞、四塊),另加入品(橫笛)、噯子、南鼓等。其中,南琶有別於當(dāng)前所見之琵琶,屬於橫抱式四弦(絲弦)琵琶;而南鼓又稱「壓腳鼓」,是一種用腳或輕或重的壓鼓面,用以烘托氣氛的重要樂器。
參考資料
下一篇:臺南人劇團(tuán)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世界各國藝術(shù)大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