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曾任教東吳大學、陽明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得過吳三連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杰出女青年。1969年受李曼瑰鼓勵創(chuàng)作劇本《畫》,獲「李圣質基督天主教劇本創(chuàng)作獎金」,該獎是李曼瑰為紀念父母,聯(lián)合姐弟四人所設立,《畫》并於1969年底由黃以功導演,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上演,獲得三座話劇金鼎獎。
張曉風和黃以功、夫婿林治平於1970年組成「基督教藝術團契」,結合專業(yè)的幕後設計與業(yè)余的演出人員,每年制作一出由張曉風編創(chuàng)的劇本,包括《無比的愛》(依據(jù)美籍圣樂作曲家彼得遜 (John W. Peterson) 的圣樂劇 (Cantata) 改寫而成)、《第五墻》、《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嚴子與妻》、《位子》。故事多為改編中國傳統(tǒng)古籍,著重描寫主角面臨抉擇時內心的沖突,采用散文式的詩化語言,讓整出戲的進行更富韻律感,回避政治沉重的包袱,富涵人道關懷,寓基督教義於戲劇形式之中;演出風格開創(chuàng)1970年代傳統(tǒng)話劇以外的新局,蔚為當時文化景觀,其中尤以1972年的《武陵人》所引起的討論最為熱烈,漣漪數(shù)月,對其主題、內容、散文化臺詞、演員念詞等表現(xiàn),都有正反兩面極端的意見。
另編有《自烹》(兩度因不明原因被禁演)、《二桃殺三士》(短?。ⅰ哆B體人》(意念舞?。ⅰ兑黄ヱR的故事》、《猩猩的故事》(為紀念李曼瑰逝世十周年的「鑼聲定目劇場」紀念演出)等劇。
中文關鍵字:李曼瑰 , 基督教藝術團契 ,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英文關鍵字Li Man-Gui , Christian Fellowship of Arts , National Taiwan Arts Education Center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