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戲《泗水關》又名《倒銅旗》或《秦瓊倒銅旗》,為古路系統(tǒng)。以藝師王洋一承襲其師陳永連的劇本中,唱腔安排除了之前敘事時使用的「流水」外,後半段更以曲牌聯套之〈十牌〉與〈倒旗〉兩部穿插并排。其中的〈十牌〉與〈倒旗〉各有其曲牌名稱,為【清水令】、【步步高(嬌)】、【折(節(jié))桂令】、【翠花蔭】、【江流水】、【喜延(遷)鶯】、【雁兒落】、【四門子】、【曉曉令】、【割地方】(【水仙子】、【收江南】、【員林好】、【姑(沽)美酒】、【清江引】,其中【翠花蔭】、【喜延(遷)鶯】、【四門子】、【割地方】(【水仙子】)為〈倒旗〉之曲牌聯套。
本事:隋代,楊任(另有抄本作楊林)命羅藝前往泗水關,鎮(zhèn)守銅旗陣,羅藝年邁,乃命其子羅成代父出征。行前,後堂別母,受了母命,要助瓦崗寨的表哥秦瓊,破銅旗陣。羅成到了泗水關,乃前往瓦崗寨,告訴秦瓊破陣之法;卻被手下二員大將,東方朔、東方白察覺私通瓦崗寨之意,設下了若出令有差池,先斬羅成,後斬秦瓊的對策。兩軍對陣,雖然秦瓊已有羅成的破陣之法,但仍不敵。是故,羅成只好化暗為明,轉而幫助瓦崗寨破陣的過程。
參考資料
王洋一,北管福路手抄本《泗水關(倒銅旗)》,未出版。 吳邦夫《北管曲譜》〈破五關〉,基?。捍仍扑鹿芾砦瘑T會,1999。 呂錘寬《北管古路戲的音樂》,宜蘭:國立傳統(tǒng)藝術中心,2004,p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