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隨著航天遙感器的廣泛應(yīng)用,人類就有了傳說中的“千里眼”。利用航天遙感器,人類可以看到千里之外正在發(fā)生的事情。那么,航天遙感器這個“千里眼”究竟能看多清楚,一次能看到多大的范圍,這是大家普遍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這就涉及到航天遙感器的分辨率和覆蓋寬度問題。
覆蓋寬度就是在一幅遙感照片上能夠顯示的實際地面范圍,就像普通照相機拍攝的照片能夠反映的場景范圍一樣。由于航天遙感器在距離地面200千米以上的軌道上飛行,“站得高,看得遠”,因此航天遙感圖像的覆蓋寬度少則幾千米,多則幾十、幾百甚至幾千千米。
分辨率是指能夠分辨物體的能力。在光學領(lǐng)域,把可以觀測到的地面目標上兩點之間的最小間隔叫做分辨極限,其倒數(shù)叫分辨率。也就是說,分辨率和分辨極限互為倒數(shù),觀測到的地面兩點間的距離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反之越低。
在航空航天領(lǐng)域中,為了把遙感器的分辨能力更直觀地表示出來,分辨率直接使用了分辨極限的概念,即在遙感圖像中能夠?qū)蓚€物體分開的最小距離。
什么是兩個物體能夠分開的最小距離呢?美國1984年發(fā)射的陸地衛(wèi)星5號(Landsat-5)的地面分辨率為30米,這表示它能夠分辨兩個相距30米以上的物體;當兩個物體距離小于30米時,遙感影像將合為一體,在遙感影像中只能看成是一個點。顯然,這個最小距離就是一個像元所表示的地面區(qū)間的大小。如果一幅遙感圖片的地面分辨率為1米,就表示地面平面尺寸為1米見方的區(qū)域,在遙感圖像上是一個像點,不管把這個圖像放大多少倍,它都只是一個點。顯然,1米分辨率的遙感圖像,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判斷地面上只有1米或小于1米的物體的。一般說來,地面上可識別的物體和尺寸,應(yīng)為地面分辨率的3~5倍。
目前在軌運行的美國快鳥等民用高科技成像衛(wèi)星,分辨率在0.6~1米之間,可以看見-廣場上垂直投影小于0.5米的游人,-馬路上寬度小于0.2米的斑馬線;光照和天氣條件良好時,甚至可以看見細細的高壓線。在拍攝的上海東方明珠區(qū)域遙感照片上,可以分辨出馬路上的分道線,但這還不是分辨率最高的航天遙感圖像。
現(xiàn)代-高科技影像衛(wèi)星的分辨率,遠遠超過上述民用衛(wèi)星。美國的KH-12(高級鎖眼)偵察衛(wèi)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像衛(wèi)星,其最高分辨率已達到0.1米。這樣的分辨率要識別地面上的一輛車和一個人,基本上不存在問題。但如果要看清地面上報紙的“標題”,從理論上分析,其地面分辨率必須達到0.003米以上,這在目前是難以做到的。
答案 2:
以前一報紙登過一組照片,描述能看到人體表面毛細血管的血液在流動,未知是真是假
下一篇:地面醫(yī)生如何了解太空中航天員的身體狀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知與-知道的區(qū)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