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社會學》隨堂隨練
第八章
1、 下面列舉的社會成員間的差別哪些屬于自然差別:()。
A、性別
B、年齡
C、職業(yè)
D、地位
E、種族
F、聲望
2、 下面列舉的社會成員間的差別哪些屬于社會差別:()。
A、性別
B、財富
C、職業(yè)
D、地位
E、種族
F、聲望
3、 造成社會差別的原因最基本的是:()。
A、遺傳因素
B、社會分化
C、個人素質
D、社會偏見
4、 ()是指社會系統(tǒng)結構中原來承擔多種功能的某一社會單位發(fā)展為承擔單一功能的多個社會單位,以及諸社會單位由地位相同變?yōu)榈匚幌喈惖倪^程。
A、社會變遷
B、社會分化
C、社會轉型
D、社會整合
5、 家庭作為社會單位,在傳統(tǒng)社會同時承擔著生產(chǎn)、生育、教育和贍養(yǎng)等多種功能,而在現(xiàn)代社會,家庭中的一些功能則在外移,分別轉移給了企業(yè)、學校和社會養(yǎng)老機構等來分別承擔。這是社會分化()特征的體現(xiàn)。
A、功能專門化
B、地位多樣化
C、社會一體化
D、類型多元化
6、 隨著社會勞動分工的不斷深化,社會成員從事著不同的職業(yè),發(fā)揮著不同的職能。這是社會分化中的()分化。
A、水平
B、垂直
C、橫向
D、縱向
7、 在同一技術部門內部,卻存在著高低不同的職位差別。這是社會分化的()分化的體現(xiàn)。
A、水平
B、垂直
C、橫向
D、縱向
8、 在()看來,階級的劃分標準是經(jīng)濟地位,特別是對生產(chǎn)資料的占有關系。
A、馬克思主義
B、韋伯
C、帕累托
D、埃里克·賴特
9、 下列關于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說法錯誤的是:()。
A、階級的本質是剝削
B、同一階級的不同階層根本利益不一致
C、階級斗爭是階級對立的必然產(chǎn)物
D、消滅私有制是階級消亡的基礎
10、 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及其在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中作用的提高,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階層——管理階層,他們既不占有生產(chǎn)資料,又不從事體力勞動,他們被稱為()。
A、中產(chǎn)階級
B、新中間階級
C、剝削階級
D、被剝削階級
11、 美國社會學者埃里克·賴特吸取了馬克思和韋伯的思想觀點,在占有生產(chǎn)資料者內部,根據(jù)是否親自勞動和是否雇用工人,把人們劃分為()。
A、資產(chǎn)階級
B、小業(yè)主
C、小資產(chǎn)階級
D、中產(chǎn)階級
12、 在階級劃分過程中,賴特將()置于階級劃分的首要地位。
A、是否占有生產(chǎn)資料
B、資格認定性技能
C、組織資產(chǎn)的能力
D、學歷水平
13、 下列關于種姓制度說法錯誤的是:()。
A、種姓制度與印度次大陸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輪回觀念緊密相連
B、種姓制度實行族內婚
C、種姓制度最高為剎帝利
D、種姓制度認為一個人在社會分層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確定的
14、 中國魏晉時期所實行的“九品中正制”也是一種典型的()。
A、種姓制度
B、身份制度
C、等級制度
D、平等制度
15、 20世紀50年代,我國對干部、工人和農民三種職業(yè)群體的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待遇的評價,是一種()。
A、種姓制度
B、身份制度
C、等級制度
D、平等制度
16、 ()是指根據(jù)一定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屬性,將社會成員區(qū)分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級和層次的過程。
A、社會結構
B、社會分層
C、社會分化
D、社會制度
17、 ()主張從經(jīng)濟、聲望和權力,即“利、名、權”三個角度來綜合考察一個社會在經(jīng)濟、文化和政治三大領域的不平等。即所謂的“三位一體”。
A、馬克思
B、韋伯
C、恩格斯
D、帕累托
18、 “三位一體理論”中的聲望有下列哪些因素有關:()。
A、個人身份
B、知識
C、教養(yǎng)
D、生活方式
19、 帕累托的精英理論的主要觀點有:()。
A、社會分層結構的存在是普遍的
B、現(xiàn)代社會的不平等主要由人的自然差別所決定的
C、精英階層是可以循環(huán)流動的
D、一個社會穩(wěn)定與否由執(zhí)政階層的能力和才干的平均值是否高于非執(zhí)政階層來決定
20、 社會分層的方法有:()。
A、主觀法
B、客觀法
C、聲望法
D、抽樣法
21、 ()是由熟悉社區(qū)情況的人按事先規(guī)定的分層標準,對本社區(qū)成員進行評價并進行階層歸類的方法。
A、主觀法
B、客觀法
C、聲望法
D、抽樣法
22、 用受教育程度對人們進行層次劃分的方法是()。
A、主觀法
B、客觀法
C、聲望法
D、抽樣法
23、 ()目的在于測量人們的階層歸屬意識。
A、主觀法
B、客觀法
C、聲望法
D、抽樣法
24、 目前常用的社會分層標準有:()。
A、收入
B、職業(yè)
C、教育程度
D、權力
25、 在社會學中,()是指社會成員或群體所處的不同社會地位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社會報酬等方面的差別。
A、社會分層
B、社會不平等
C、社會分化
D、社會結構
26、 下列關于社會分層和社會不平等的論述正確的是:()。
A、社會不平等是社會分化的結果
B、社會不平等是社會分層的表現(xiàn)
C、社會分層以不平等為基礎
D、過分的不平等會帶來社會沖突
27、 發(fā)達國家減少不平等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建立機會平等機制
B、建立平衡過分不平等的制約和補償機制
C、擴大中產(chǎn)階級階層
D、以強制力繼續(xù)維持現(xiàn)有不平等關系
28、 社會功能論的代表人物有:()。
A、格爾哈特·倫斯基
B、金斯利·戴維斯
C、威爾伯特·莫爾
D、米爾斯
29、 ()認為,社會是一個系統(tǒng),為了社會正常運行,一定程度的社會不公平是必要的,分層在維持社會方面具有某種有益的功能。
A、社會功能論
B、沖突論
C、社會進化論
D、平衡論
30、 ()認為資源稀缺性才是社會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
A、社會功能論
B、沖突論
C、社會進化論
D、平衡論
31、 ()把社會分層視作權力不平等的結果,并根據(jù)社會成員享有權力狀況把他們劃分為有權者和無權者,認為,他們之間圍繞權力斗爭是持久的,并由此導致了階級對立和沖突。
A、達倫多夫
B、金斯利·戴維斯
C、威爾伯特·莫爾
D、米爾斯
32、 ()認為,近現(xiàn)代社會,權力在分層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爭奪資源的過程中,擁有權力的人更具有競爭力,從而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平等。
A、格爾哈特·倫斯基
B、金斯利·戴維斯
C、威爾伯特·莫爾
D、米爾斯
33、 ()是指人們在社會關系空間中從一個地位向另一個地位的移動。
A、社會變遷
B、社會流動
C、社會轉型
D、社會分化
34、 按流動的參照基點,可將社會流動分為:()。
A、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
B、代際流動和一生流動
C、群體流動和個人流動
D、開放式流動和封閉式流動
35、 按流動主體的特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出現(xiàn)了大批進城農民工,這些農民工屬于()。
A、代際流動
B、群體流動
C、個人流動
D、水平流動
36、 以流動的方向為標準,公司職員同等職位間的輪換屬于()。
A、代際流動
B、群體流動
C、個人流動
D、水平流動
37、 按流動的參照基點,一個家境貧寒的工人子弟,在經(jīng)過努力學習大學畢業(yè)后,成為跨國公司的CEO,這屬于()。
A、代際流動
B、群體流動
C、個人流動
D、水平流動
38、 以流動的方向為標準,()說明了人們在獲取資源的機會方面的變化情況。
A、代際流動
B、群體流動
C、一生流動
D、垂直流動
39、 社會流動模式通常有()幾種。
A、水平式流動
B、開放式流動
C、封閉式流動
D、混合式流動
40、 ()是現(xiàn)代社會最基本的社會流動模式。
A、水平式流動
B、開放式流動
C、封閉式流動
D、混合式流動
41、 ()是指社會成員在各階層、職業(yè)間的流動不受制度性限制的流動模式。
A、水平式流動
B、開放式流動
C、封閉式流動
D、混合式流動
42、 影響人們獲得職業(yè)地位的個人條件有:()。
A、性別
B、就業(yè)制度
C、文化程度
D、親屬關系
43、 以()為職業(yè)錄用標準的社會往往會形成封閉的社會分層體系。
A、先賦條件
B、自致條件
C、社會條件
D、個人條件
44、 以()為職業(yè)錄用標準的社會所形成的是開放的社會分層體系,這種體系有利于社會成員的職業(yè)流動。
A、先賦條件
B、自致條件
C、社會條件
D、個人條件
45、 社會條件包括:()。
A、先賦條件
B、自致條件
C、制度條件
D、文化條件
46、 職業(yè)聲望觀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A、職業(yè)功能
B、職業(yè)環(huán)境
C、職業(yè)待遇
D、文化傳統(tǒng)
47、 在影響人們獲得職業(yè)地位的社會條件中,()規(guī)定了人們獲取某種職業(yè)地位的可能性和范圍。
A、先賦條件
B、自致條件
C、就業(yè)制度
D、職業(yè)聲望觀
48、 我國改革開放前社會分層結構的特點有:()。
A、屬于政治性分層
B、是一種權力化分層
C、是一種身份制分層
D、是一種平等的社會分層
49、 我國改革開放后社會分層結構出現(xiàn)了巨大變化,表現(xiàn)在:()。
A、城鄉(xiāng)制度變革加速了社會成員的流動
B、新興職業(yè)對自獲條件的要求為社會成員的行業(yè)和職業(yè)流動提供了可能
C、職業(yè)結構的變化催生了一個日益龐大的中間階層
D、職業(yè)體系日趨開放
E、社會自由流動空間日益擴大
50、 我國當前社會分層結構研究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A、社會精英構成問題
B、中間階層走向問題
C、弱勢群體問題
D、階層范疇與階級概念關系問題
參考答案:
1、ABE
2、BCDF
3、B
4、B
5、A
6、A
7、B
8、A
9、B
10、B
11、ABC
12、A
13、C
14、C
15、B
16、B
17、B
18、ABCD
19、ABCD
20、ABC
21、C
22、B
23、A
24、ABCD
25、B
26、ABCD
27、ABC
28、BC
29、A
30、B
31、A
32、A
33、B
34、B
35、B
36、D
37、A
38、D
39、BCD
40、B
41、B
42、ACD
43、A
44、B
45、CD
46、ABCD
47、C
48、ABC
49、ABCDE
50、ABCD
下一篇:公路二級建造師專業(yè)工程管理與實務習題五(七)(成本、合同及生產(chǎn)要素管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012年中級財務管理基礎班課件:第41講第四章第三節(jié)(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