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wǎng)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嗟來之食的意思◥
以不敬的招呼聲施食予人。指不敬之食。典出《禮記.檀弓下》。後用「嗟來之食」比喻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舍。
◣嗟來之食的典故來源◥
《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1>於路,以待餓者而食2>之。有餓者蒙袂3>輯屨4>,貿(mào)貿(mào)然5>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6>!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箯亩x焉。終不食而死。曾子7>聞之曰:「微與8>!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p>〔注解〕(1)為食:設(shè)置食物。(2)食:音ㄙˋ,拿食物給人吃。(3)蒙袂:用衣袖遮臉。袂,音ㄇㄟˋ,衣袖。(4)輯屨:拖拉著鞋子。屨,ㄐㄩˋ,鞋子。(5)貿(mào)貿(mào)然:眼睛看不清楚的樣子。(6)嗟:音ㄐ|ㄝ,招呼聲,有不敬的意味。(7)曾子:曾參(西元前505~前430),字子輿,春秋時魯國武城(地約當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jīng)》,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圣」。(8)微與:不必吧!與,音ㄩˊ,同「歟」,置於句末,表反詰語氣。
◣嗟來之食是誰的典故 嗟來之食典故解析◥
春秋時代,齊國發(fā)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人,在路邊放置飲食接濟路過的難民。當有個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疲憊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時,黔敖便拿了食物和飲水喊他:「喂!來這里吃東西!」那個人抬起臉瞪著黔敖說:「我就是不接受這樣無禮的施舍,才會餓到這種地步!」黔敖立刻為自己的態(tài)度道歉,但那個人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終於餓死了。當時曾子聽了這件事後,不太以為然,他說:「用不著這樣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禮貌,你可以拒絕,但人家都道了歉,就可以接受??!」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比喻以不禮貌的態(tài)度招呼人來吃的食物,後則泛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舍。
Zuo Lai Z-i S-i
下一篇:沆瀣一氣的意思 沆瀣一氣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隨波逐流的意思 隨波逐流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