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兵不厭權的意思◥
義參「兵不厭詐」。見「兵不厭詐」條。
◣兵不厭權的典故來源◥
此處所列為「兵不厭詐」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難一》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zhàn),彼眾我寡,為之奈何﹖」舅犯1>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陣之閑2>,不厭詐偽3>。君其詐之而已矣?!刮墓o舅犯。因召雍季而問之曰:「我將與楚人戰(zhàn),彼眾我寡,為之奈何﹖」雍季對曰:「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後必無復?!刮墓唬骸干?。」辭雍季。以舅犯之謀與楚人戰(zhàn)以敗之。歸而行爵,先雍季而後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謀也。夫用其言而後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時之權也,雍季言萬世之利也?!怪倌崧勚唬骸肝墓砸惨嗽?!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p>〔注解〕(1)舅犯:狐偃,字子犯,春秋晉人,生卒年不詳。為晉文公舅,故亦稱為「舅犯」。文公為公子時,出亡在外,偃與兄毛從之十九年;及文公歸國,乃以偃為大夫,信任不疑,言聽計從,後輔佐文公平周室之亂而成霸業(yè)。(2)戰(zhàn)陣之閑:作戰(zhàn)的時候。閑,音ㄐ|ㄢ,同「間」,時候。(3)不厭詐偽:不排斥欺詐虛偽。
◣兵不厭權是誰的典故 兵不厭權典故解析◥
此處所列為「兵不厭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春秋時,晉文公打算出兵攻打楚國,在開戰(zhàn)前他召見舅犯,詢問以少敵眾的辦法。舅犯以「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陣之閑,不厭詐偽」來回答晉文公,這句話的大意是:講求禮的君子,要求自己盡量的忠厚誠信;但用兵打仗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得勝利。文公再以相同的問題詢問雍季,雍季認為: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是不留余地的榨取一空;用欺騙的方式對待百姓,只能騙得一時的信任。文公嘉許雍季的見解,卻采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zhàn)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後來「兵不厭詐」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指作戰(zhàn)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勝。亦用來比喻做事為了達到目的,不排斥使用詭詐的手段。
Bing Bu Yan Quan
下一篇:川流不舍的意思 川流不舍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異大同的意思 小異大同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